中华建设网讯 只需轻声呼唤,智能音箱便能提供一系列生活资讯;手指一点,手机APP便能解读体检报告,给出健康建议;戴上智能手表,便能实时监测心率、睡眠等健康信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及服务走进百姓生活,在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养老服务的同时,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更有温度、更具品质。
深度老龄化时代来临 顶层设计发力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8.7%,进入国际通行标准定义的深度老龄化阶段。为实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提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从居家社区养老到机构养老到医养结合模式,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发展“互联网+照护服务”。
前不久,工信部会同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针对老年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重点围绕技术创新应用、加大产品供给、数据平台建设、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强化信息技术支撑 提升产品供给能力
业内专家认为,尽管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但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及养老的需求日益增长,社会中可供利用的健康及养老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以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提升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率,成为破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一把“钥匙”。
在新版《行动计划》中,将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列为推进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健康及养老领域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提升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的智慧化水平。这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让更多老年人智享晚年提供了路径。
如今,通过与智能硬件设备企业对接,更多辅助诊断、慢病管控、大病早筛、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新技术经过打磨、改进、应用,进入养老领域,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照护服务。
“随着感知、高精度定位、健康监测等技术的发展,健康养老产品逐步向智能化发展。”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任孙齐锋介绍,智能可穿戴、健康监测、养老照护等多种智能终端设备投放市场并得到应用普及,将造福更多老年人。
智慧养老 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智慧养老备受政策鼓励及外界看好,但在应用过程中,智慧养老设备仍有不少方面需要与老年人磨合。从技术、产品设计、商业化层面来讲,智慧养老技术也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方面,现有的AI技术仍然难以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换而言之,在现阶段,技术还无法完全代替人工服务,实现养老行业的自动化。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子女及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量。
在产品设计方面,从业者必须考虑到老年用户群体与年轻人之间的差异性,并在产品设计上做出调整,以实现产品的适老化。例如,智慧养老产品在UI及交互设计上,应考虑到老年人的视力、听力水平;在产品逻辑上,要尽量做到简洁、高效。
商业化方面,在传统认知中,年轻用户才是品牌们争抢的对象,而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则存在争议。如果智慧养老服务仅停留在社会公益层面,缺乏直接利益驱动,商业企业势必会减少相关领域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