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图为2020年12月23日,永川区大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这也是该区基层医疗机构实施的首台腹腔镜手术
中华建设网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协同机制,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三级医院建设,实现“三通”(医通、人通、财通)紧密型医共体区县全覆盖,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质量。
重庆将如何推动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如何发挥三级公立医院的龙头作用,构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推进医共体建设?此次两会上,重庆日报记者邀请市民、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探讨。
市民关切
区县医院医疗水平有待提高
1月23日,浩浩(化名)从大坪医院出院回到家中。
他母亲仍心有余悸:1月9日,10岁的浩浩在南川外婆家楼下打乒乓球时不慎滑倒,地上水泥块中的钢筋一下子就刺入眼睛里。
“我们赶紧送孩子到当地医院,医生说伤势很严重,孩子眼睛可能保不住,我一下子就瘫了。”浩浩的母亲回忆道,一家人连夜将孩子送到大坪医院。
经过5个小时手术,钢筋被取出,孩子的眼睛保住了。“手术风险很大,操作中差之毫厘就有可能造成颈内动脉大出血或永久性失明。”接诊的大坪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王昊说。
“如果我没送孩子去大医院,孩子的眼睛也许真就保不住了。”浩浩的母亲有些后怕地说,区县医院医疗水平还是有待提高,尤其是在重大疾病诊疗上。
“‘身边的好医院’还是太少。”她希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各区县有更多三甲医院,让群众能就近看病、看得好病。
委员观点
构建“三通”紧密型医共体 推进智慧医疗建设
作为基层卫生部门负责人,市政协委员、长寿区卫健委主任谭静波对如何增加基层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各区县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以区级医疗机构为龙头,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
一是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如长寿区在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的基础上,推动中医院、妇幼计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三级医院建设。
二是要丰富医共体建设,各区级单位与基层单位要有效实现医通、人通、财通,基层医疗单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组建紧密型医共体。
三是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建成区域一体化的“预约诊疗、综合支付、远程诊断、业务协同、综合监管”五大功能智慧医疗平台,让群众就医便捷度大大提高。可采取远程心电诊疗、远程影像诊断等方式,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和区域医疗设备、人才技术资源一体化,让区域内就诊率日益提高,逐渐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的格局。
四是强化基层能力建设,做实全生命周期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助推基层医疗服务提档升级,打通患者看病“最后一公里”。
谭静波表示,通过多方面不断的努力,相信群众的就医获得感会不断增强,群众就医满意度会不断提升。
部门回应
到2025年建成70所三级医院
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加快推进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市政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协议,推动呼吸、创伤、神经等相关专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市域诊疗能力,带动全市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是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强临床专科建设,重点发展重症、呼吸、儿科、麻醉、感染等学科,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三是积极发挥三级公立医院和县级医院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完善网格化的服务链条,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
四是进一步推动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不断提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
按照市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最新印发的《关于优化全市三级医院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市将建成70所三级医院——其中三甲医院达到40所,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该负责人表示,我市三级医院建设将遵循公平可及、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中西医并重的原则。比如在公平可及上,坚持区域统筹,逐步缩小区域医疗服务供给差别,为城乡居民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高水平、高质量医疗服务,基本实现全市每个区县至少有1所三级医疗机构;在统筹规划上,按照“中心控制、周边发展”的原则,合理布局医疗资源丰富区域的三级公立医院数量,鼓励在人口集中、诊疗需求突出的都市圈、川渝毗邻地区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