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十一月一日,渝中区大坪街道,竞地城市花园10-1单元楼加装的电梯已投入使用
中华建设网讯 近年来,重庆制定了关于城市更新的相关工作计划和方案,通过实施“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完善社区服务等项目,统筹推进重庆城市更新行动,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
重庆地形地貌独特、人文资源丰富,在城市更新行动具体实施中如何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此次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此展开热议。
打造符合老百姓愿景的“两江四岸”
“两江四岸”核心区是重庆城市的灵魂所在,是城市的“客厅”和“窗口”。
如何打造好“两江四岸”?市人大代表、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常委、重庆市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杨斌认为,“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是重大民生工程,要尊重城市建设与发展历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注重人文,注重机制创新、市场参与,要将“两江四岸”建设成为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山清水秀生态带、立体城市景观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
杨斌说,目前,“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项目前期邀请了国际国内知名设计机构参与,有许多好的设想。
杨斌认为,从已经提交的部分设计文件来看,还存在一些可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不同时期建设缺乏总结,像深受市民喜欢的南滨路,在去年的洪水中,很多设施遭到了破坏,需要认真总结,为提升工作提供支持。又如,有的设计在技术论证环节还不够深化细化,杨斌建议,应根据项目不同的功能需求精准施策,不搞“一刀切”。
同时,应加强民意调查环节,避免设计主导。摸清楚市民的实际需求和愿景,引导市民尤其是周边居住多年的老居民,积极参与规划建设,打造出真正符合老百姓愿景的“两江四岸”。
让老旧小区“面子”好看,“里子”好用
城市更新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让群众感觉宜居、美好,是城市更新的初衷,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
市政协委员、璧山区政协副主席、致公党重庆市委会直属璧山支部主委刘华说,城市老旧小区因建筑年代久远,功能设施落后,特别是交通拥堵、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现象特别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及居民幸福指数。
刘华建议,首先应科学规划老旧小区改造,对老旧小区的总体存量、类型、面积、居民人数、基础设施情况等进行调查摸底,建立相应的项目库,明确改造的原则、内容、标准及投入保障、责任分工、组织实施等,按计划、分年度、分批次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此外,要健全老旧小区改造资金筹措机制,探索研究由政府、企业、居民、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共同负担筹集改造资金;健全老旧小区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
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就是典型的老旧片区,辖区7个社区,80%以上都是2000年以前的老旧建筑。
“十年前,渝中区就在全市率先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但存在改造中社会参与度不够高,改造成果长效性保持度不够好等问题。”市人大代表、上清寺街道党工委书记艾正兵说,2018年,上清寺街道开始着手探索老旧社区改造提升、城市更新的3.0版本。
在前期“打造秀美庭院、开心乐园和温馨家园”的社区“微整治”基础上,上清寺街道从整体更新、综合整治、风貌保护三个方面进行城市提升改造,让老旧小区“面子”好看,“里子”好用。
艾正兵介绍,整体更新方面,主要是对建筑年代在2000年以前片区,采用整体拆、改、留等手法,实现“减量、增绿、留白、提质”;在综合整治方面,主要以社区为单元实施综合整治,重点围绕功能完善做文章,通过消隐患、优环境、补配套、强管理、留记忆,实现片区的宜居宜业宜游;在风貌保护方面,则把历史建筑比较多的地方保护起来,并挖掘文化,进行提质。
提升“软服务”,社区大变样
城市硬件设施升级更新改造,“软服务”又该如何完善提升?
万州区周家坝街道地处万州城区北部核心区域,辖11个社区,常住人口约9.8万人,流动人口约3.9万人,城镇化率达100%。
“我们街道有5个社区的老旧小区较多。”周家坝街道办事处主任吴明忠说,在这些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垃圾乱扔乱堆、车辆乱停乱放、背街小巷道路破损等现象比较突出,成为社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周家坝街道通过城市提升“双亮”活动等多种措施完善社区服务,在街道、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大变样,颜值大提升。
比如,该街道完善了11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去年还新建4个养老服务站,全方位满足群众需求。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周家坝街道全年新建文化健身广场3处,增添健身器材200余套。街道文化中心实现全天候免费开放,组织文化活动、传统文化讲座、文艺演出等20余场次,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实现“天天有、周周演”,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铜梁区政法委副书记、社会治理创新中心主任左春华介绍,铜梁区社会治理创新中心以全国、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为抓手,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一盘棋”格局,建成全区三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推进形成治理体系,实现体系治理。
比如,在打通关键环节,推进整合融合方面,铜梁整合职能部门下沉基层的平安员、综治巡逻员、驻所调解员等7类人员,建成1209人的平安员队伍,由指挥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职责、统一经费渠道,实现人在一个口子管、事在一个口子办。同时,集中全区“雪亮工程”、安全生产、校园安保等监控镜头2.3万个,建成视频监控统一平台,并将群工信息平台和部门镇街网站全部整合到指挥中心大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在此基础上,铜梁还开发了矛盾纠纷调处、安全生产、应急抢险、公共安全、案件侦办、城市管理、生态环保、企业解难、扶危济困、特殊人群管控等10大重点工作应用模块,通过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联动联调,形成“集团作战”,有效解决“九龙治水水不治”问题。2020年,铜梁共计受理群众反映事项11140件,事件办理实现零超期亮灯,满意率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