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现场
重庆市荣昌区副区长李劲渝
中华建设网讯 “重庆市荣昌区和四川省泸州市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核心腹地,理应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共享政策机遇,共担服务民生之责。”马宗慧在访谈时称。
今年4月7日,荣昌区和泸州市签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体化发展2020年行动计划》,围绕公共服务在内的七大领域深化合作,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两地深化公共服务合作指明了方向。
四川省泸州市副市长马宗慧
两地携手加快推动渝西川南教育协同发展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对荣昌的定位是建设与成都相向发展的桥头堡,而对泸州的定位则是建设川南区域中心城市;荣昌、泸州两地地缘相邻、人文相亲、经济相融,同是长江经济带上游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我相信,两地在建设渝西川南融合发展试验区上共同发力,探索建立重大政策协同、重点领域协作机制。”李劲渝说。
李劲渝表示,为全面落实重庆市教委、四川省教育厅《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及荣昌区、泸州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体化发展2020年行动计划》等部署,今年10月,荣昌区教育委员会与泸州市教育和体育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合作签订了协议。
双方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五育融合、集团化办学等方面达成共识,共同签署了《教育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将坚持“友好协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原则,就建立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专家智库、打造研训合作品牌、推动教育综合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六个方面进行合作交流。
“近年来荣昌区围绕‘推进教育现代化,打造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教育交流合作更是呈现出加速、加码、加劲之势,有力助推着教育高质量发展。”李劲渝谈到。
当地启动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外人文交流(重庆)试验园区·成渝双城(荣昌)国际教育小镇建设,吸引国内外高校到荣昌办学。同时,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荣昌区职教中心先后与区内眼镜产业园、电子电路产业园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今年8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面向2035的学校教育”研讨会在荣昌举办。目前已与四川省内江市、自贡市、泸州市、隆昌市建立了干部、教师交流机制,与自贡市、隆昌市就两地教育协同发展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并与自贡市合作申报了“成渝协同”重大教育改革试验项目——成渝发展主轴教育一体化试点,共同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马宗慧表示,长期以来,荣昌和泸州在教师培训培养、教科研等方面密切合作,也结下了深厚友谊。特别是在学生就学方面,泸州市采取有效措施,很好地解决了毗邻地区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入学等问题。近三年,泸州市共解决荣昌区223名学生在泸就学问题。
下一步,泸州市将与荣昌区、永川区、江津区共同以《合作协议》的签订为新的起点,建立健全“5+5”(“五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统筹共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互惠、创新引领和“五个实验示范区”即: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共建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先行区、共建区域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共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示范区、共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合作模式,加快推动渝西川南教育协同发展。
“荣昌也将积极推动两地教育系统干部人才交流和互派挂职,共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鼓励和支持两地高校、党校开展人才合作培训。推动西南医科大学与荣昌区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开展共建医疗卫生人才实践基地等工作。同时,推动泸州国家高新区、西南医科大学科技园与荣昌国家高新区联合建设 ‘校地企’研发机构,共享研发资源,促进一批科研成果在两地转化。” 李劲渝说。
泸州籍在荣昌工作市民代表熊涛
建立“4+4”模式 共同打造渝西川南地区医疗服务高地
“荣昌和泸州毗邻,山水相连,交通便捷,长期以来人员往来密切,政府合作交流频繁,共建共享教育卫生资源。深化两地教育卫生协同发展,必将实现互利共赢,为两地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马宗慧说。
据介绍,去年9月,位于泸州的三甲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与荣昌区中医院川渝两地医疗联合体构建。先后引进3名医学专家(其中1人任职业务副院长),规划业务科室发展,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一年来,引进的专家帮扶开展手术共12台,讲座次数4次;门诊收治575人次,科内查房968人次,帮扶肠镜75例,胃镜55例。
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指导下,荣昌区中医院积极开展脾胃病科建设、儿科重点专科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专科业务水平,成功申报关于《补阳还五汤配合颗粒剂与传统汤剂临床疗效差异性研究》市级科研立项。
荣昌区中医院和西南医科大学联合开展了腹膜前疝修补术等3项新技术,解决了群众看病就医需求。34家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国家异地结算平台,川渝两地参保人员在荣昌住院可就地及时结算,按规定享受医保政策。
这是荣昌和泸州两地在医疗方面展开的合作,这样的合作方式,泸州籍在荣昌工作市民代表熊涛深有体会。
“据我了解,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泸州的专家不定期坐门诊。只要是他们的门诊时间,很多患者慕名候诊。”熊涛说。他们作为总院派驻荣昌专家,对医院医疗、管理等进行帮扶,对医院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很大提升,本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
他感慨,2011年来荣昌工作至今,自己也经常往返荣昌和泸州两地。自从去年底泸荣高速公路通车后,往返更为方便,荣昌到云龙机场车程只要50分钟左右,越来越多的荣昌人选择前往泸州乘机。
针对下一步展开的合作,马宗慧称,双方将签订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书,建立“4+4”(“四项协同”和“四项机制”)合作框架模式。
推动四项协同:一是推动公共卫生协同发展,建立双方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卫生应急协作机制、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协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交流合作。二是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发展,加强核医学、儿科、心内科、肿瘤科等优势专科交流合作,建立两地分级诊疗机制,深化中医药创新合作,主动融入川渝地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三是推动智慧医疗协同发展,依托双方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实现两地疫情信息、公共卫生、便民服务、综合卫生监管等卫生数据互联共享。四是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搭建两地卫生人才交流培养平台,加强学术交流合作,建立两地医疗卫生人才专家库。
建立四项机制:一是建立互访交流机制,加强双方互访交流,每年定期互访1至2次,加强政策统筹和行动联动。二是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年召开联席会议1次以上,加强对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的沟通协调,加强对政策口径认识的统一。三是建立重大课题调研机制,开展医疗学术专项研讨交流,每年共同完成1至2个重点调研课题。四是建立重大事项会商机制,针对双方合作的重要事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定期举行会商。
同时,两地将以《合作协议》的签署为契机,推动两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大远程医疗、双向转诊、人才培养、业务交流等合作力度,共同打造渝西川南地区医疗服务高地。探索医疗“一卡通”服务,进一步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医院的覆盖面,按照国家、省规划和部署积极推进两地普通门诊和药店的网上异地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