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谢家地块滨江景观项目基本完成海绵化建设,这也就意味着试点区域内7个样板项目中的最后一个正式完工。除此之外,慈城新区官山河以西提升项目、机场路(青林湾大桥-江北大道)项目、湾头小学、前洋e商小镇项目、东升河景观项目、姚江北侧滨江绿化等6个项目也已全部完工。
追溯过往,治水始终是江北城市建设的一大重点。由于区内大江大河纵横交错,水库湖泊星罗棋布,但存在地势低平、水体流动性差、地下水位较高等问题,加之区域内污水管网密度不够且老化严重等历史原因,江北将治水列为中心工作之一。
2016年4月,宁波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总面积30.95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就位于姚江流域北岸,从那时起,江北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步伐正式展开。
按照海绵城市“一核、四片、三加快”的建设思路,这两年里,试点区主要开展慈城新城官山河以西核心区域的20条道路及中心湖生态修复提升工程,结合官山河以东已建成路网和市委党校等海绵城市在建项目,整体形成5.3平方公里集中连片海绵城市建设范例。还加大力度建设慈城新城生态区、姚江新区保留区、天水建成片区、谢家建成片区“四片”海绵化改造工程,总面积约11.77平方公里,并在改造过程中加快PPP项目的推进和试点区监测工作,在探索海绵城市改革之路的同时,总结归纳形成一套“江北经验”。
就如去年7月完工的前洋e商小镇项目,在其施工建设过程中,融入了诸多“海绵”理念,小镇内的广场、人行道及车流量较小的道路基层铺的都是透水混凝土面层的透水砖,雨水落到砖面上便会直接渗透到地下,有效补偿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此外,小镇内“绿色屋顶”算是一项创新了,3500平方米“绿色屋顶”就似一块“大海绵”,不仅有效减少屋面径流和径流污染负荷,还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
还有早已开学迎新生的湾头小学项目,草坪、小石头、透水砖……总面积达2.94公顷的海绵化改造无处不在,利用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雨水回用等举措,综合利用各种小海绵设施,不仅为校园增添了几分美感,更重要的是,到了下雨天,学生们也可以尽情地玩耍和娱乐。
“通过两年的海绵城市建设,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区海绵办负责人说,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累计已开工96个,完工41个。除了试点区内的项目,江北区在全市率先明确要求全区范围内新开工项目、新出让土地,从规划设计之初,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施,在建项目也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海绵化改造。不久的将来,江北整个城市将犹如一块大型“海绵”,和内涝与积水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