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新一代智慧城市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疫情的持续给经济社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给一些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11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2020银川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开幕式发表的线上致辞中如是说。
当天,日本、约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际城市代表及中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50余位代表出席本届博览会。全球智慧城市咨询委员会CEO克里斯·库克、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等嘉宾发表致辞及主旨演讲。多位专家表示,智慧城市对于扩展视野、延伸触手、高效思考、科学决策有显著赋能增效作用,在疫情期间的体现更为明显。
有专家表示,短期来看,疫情对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带来了较大冲击,尤其是2C的旅游、餐饮、零售、影视等线下服务行业以及2B的销售以及交付服务环节,但也看到“云经济”“非接触经济”“大数据防疫”等新业态显现。从长期来看,疫情提供了将智慧城市建设推入“深水区”的机遇,引导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建设更加贴合实际,并向细分领域渗透。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政务等科技手段作用发挥效果显著,大数据加强了疫情溯源和监测,提供人员流动信息,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
以银川市为例,银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鸿儒告诉记者:“我们通过视频监控和大数据实时监控重点区域,‘精准快’锁定疫情传染源头和密切接触人员。还通过防疫健康码、复工信息登记蔬菜直销等小程序,为居民、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掌上’服务。”
正如李鸿儒所言,智慧城市不但拓展了市域治理问题发现的渠道,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大大提升了城市运转效率和管理水平。“疫情期间,社会并没有‘瘫痪’,主要就是智慧项目的实践。”
当疫情期间社会线下运转被阻隔,针对企业的在线办工、远程会议等应用迅速发展,企业的数字化成为舆论讨论的一大焦点。据介绍,在线办公领域,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多款软件主打“不出门”、教育、会议、培训、医疗、会议、培训等应用场景,在疫情防控期间获得了大量用户。
倪光南表示,疫情期间,以智慧城市为载体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活力。“发展智慧城市,中国拥有很多独特优势。未来要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数字技术研发投入和攻关力度,解决基础软件、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核心元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互联网发展,发挥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
克里斯·库克表示,不仅是疫情期间,快速的城市化也正在给饮用水供应带来压力,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和交通压力等难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发展。“通过我们的宣传与推广,智慧城市项目在许多国家落地。我们目前正在通过与企业和科研部门合作,了解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并为他们提出精准解决方案。” (李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