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矿泉水瓶兑换一包黄酒, 5节旧电池兑换一包盐……”近日,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流口镇“垃圾兑换超市”前人头攒动,不少村民纷纷携带收集的垃圾前来换购物品。作为安徽省首家“垃圾兑换超市”,该超市也是黄山市农村垃圾处理PPP项目的一部分。
通过采用PPP模式,农业大省江西建立起了覆盖全省农业农村的“一站式”智慧平台。“目前,我们已经做到了对每一亩田、每一头畜禽、每一辆农机、每一项服务、每一笔交易、每一条关注的信息化管理。”江西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程继强介绍。
在天津,武清区的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将农户厕所、洗浴、洗衣和厨房废水等“四水”一次性全部处理,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山水田园焕新颜。近期,记者随财政部PPP中心联合调研组赴安徽、江西和天津开展PPP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调研,深入了解PPP支持三地乡村振兴情况,真切感受到了PPP模式在其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改善民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
记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安徽省通过PPP模式盘活政府优质存量资产,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腾出农村民生项目建设资金,实现良性循环,仅安庆市4个农村污水处理项目2019年末累计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量债务近4亿元,政府方盘活资产、化解存量债务的同时,也形成多方合力改善农村民生。PPP模式的运用既反哺财政,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
安徽省财政厅政府投资评审中心副主任吴小林在座谈会上表示,PPP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安徽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积极稳妥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发展,其中,全省累计实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的PPP项目就有61个,总投资232.3亿元。
革命老区江西省贫困面积大、人口多、程度深,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此次调研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西省通过PPP模式进行乡村振兴和扶贫的项目有64个,总投资310亿元,涵盖智慧农业、农村公路、特色旅游、污水处理、水利建设、环境治理、现代农业产业园、教育、医疗、乡镇综合开发等多个领域,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助推器。同时,为了发挥江西省的红色旅游优势,当地领导班子结合当地特色,在红色教育、风景名胜、特色产业等方面推出一批旅游、产业园项目,树立了一批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好典型。例如:南昌市的江西现代农业博览园、彭泽县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樟树市阁山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等。
在江西调研过程中,其中一个项目――江西省智慧农业PPP项目“赣农宝”让记者印象尤为深刻。近年来,越来越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触“电”,淘宝、京东、一号店等平台涌现出一批批创业新秀,但高昂的平台入驻费及推广费却让大部分网商承担不起。如何降低电商运营的门槛、拓宽网络服务渠道、形成产业众创的氛围,也是政府部门试图解决的关键问题。
该PPP项目自主研发了农产品电商平台,免费推广销售全省名特优新农产品,设立展览和特色馆,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为偏远山区、贫困县的土特产打开销路,月均销售额达500万元。“赣农宝”的品牌知名度也不断提升。在赣农宝农产品电商运营现场,负责展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电商平台将藏在深闺的特色农产品推广到世界各地去。”据了解,目前赣农宝网站上已有上千个农产品商家入驻,赣南脐橙、南丰蜜橘、南安板鸭、南康甜柚、临川菜梗、弋阳年糕、广昌白莲等特产都能在平台上买到。一些热门单品的月销量已上千,是农产品界名副其实的网红。
作为北方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天津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污水处理领域,为“支农兴水”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据了解,天津近年来大力支持各区政府采取PPP模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7至2019年,天津已拨付7.8亿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大力支持各区实施PPP模式开展项目建设,积极吸引金融资源、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有力保障了1439个村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走进干净整洁的天津市武清区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现场,记者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工作人员陆续打开地面上的6扇绿色小铁门后,记者看到,位于铁门下方的6个处理池正把一团团的污水净化成一股股的清流,污水重新“活”了起来,整个污水处理流程一览无余。
负责该项目的大禹节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污水以前大多直接排在水沟里面,环境比较差,项目实施后水干净了、臭味儿没有了,还能浇地、循环利用呢!”
PPP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成效初步显现
自2014年全面推行新一轮PPP改革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一直是PPP推进的重点领域,目前成效已初步显现。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末,全国832个贫困县(其中绝大部分目前已脱贫摘帽)中,2014年以来有512个已探索应用PPP模式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库项目1568个、投资额1.2万亿元,落地率56.2%,开工率55.1%。
在此次调研座谈会上,财政部PPP中心副主任杨剑敏对于PPP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总结。
一是PPP培育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新动能。PPP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创新活力,发展出乡村振兴新业态。截至2020年7月,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统计“农业”一级行业的项目290个,投资额775亿元,既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节水行动等现代化农业,也包括农业产业园、绿色农产品加工等质量兴农战略,还包括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动构建了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了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二是PPP精准补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截至2020年7月,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中涉及到“农村”区域的项目共379个,投资额2091亿元。在农村地区的PPP项目,已全面支持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处理等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支持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农业遗迹保护、民间文化传承等,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支持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是PPP衔接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实现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共赢。PPP注重贫困人口、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农村教育、农民就业和职业技能再培训等,推动建立脱贫和乡村振兴衔接的长效机制,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增强百姓获得感。
四是企业引导方面,PPP发挥企业投身农业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PPP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优势,通过竞争性方式,构建合理的收入渠道和利益分配机制,吸引国企、民企等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投身整体区域开发、全域治理、全产业链等农业农村的创新发展模式,将人才、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农业农村,带动公共服务产业链上各类主体共同发展。
高质量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战略
杨剑敏还表示,今后应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根据财政部、农业农村部PPP政策部署,重点支持农业产业、特色服务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等四大领域,引导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更加精准投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
一是在农业产业方面,鼓励PPP模式积极支持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等领域,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二是在农业农村服务业方面,鼓励PPP模式积极支持电商、乡村旅游、农村垃圾污水清理等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三是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鼓励PPP模式积极支持农村公路、生态循环农业、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基础;四是在科技创新方面,鼓励PPP模式积极投向现代种业、农村地区“两新一重”、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农村创业等领域,参与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