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发展座谈会。
近期,住建部联合多部委发布了《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推动我国建筑领域绿色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此次座谈会是今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主管部门首次面对面的线下交流。
建筑用能占社会能源消耗日趋三分之一,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我国从2004年开始建筑领域的绿色发展探索,经历了萌芽、试点期,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以1号文件的形式转发了住建部和发改委《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标志着绿色建筑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热潮,绿色建筑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6年中央城市会议提出了新时代的建筑新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其中绿色成为了建筑的必然要求。近期颁布七部委联合发布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了新一轮的发展要求。
而绿色建筑发展是上海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
2014年开始,《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所有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并将相关要求纳入建设管理流程,健全了绿色建筑设计、审图、验收系列标准规范,在土地供应、审图等阶段对绿色建筑要求进行严格把关。截至今年8月,上海绿色建筑的总面积达到2.16亿平方米。
近几年来标识项目数量也逐渐攀高,目前,上海已有809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共6979万平方米,二星级以上占比超过80%。
近期,全球最高绿色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和全国最大体量绿色建筑——国家会展中心(141万平方米)均顺利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标识,为超高层和大体量会展类建筑的绿色实践提供了样板。
上海近年来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规模升级,希望从单体到区域、从微观到宏观,全面提升区域绿色生态宜居性能。
2018年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本市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等文件,明确了上海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目标、基本要求、实施方法、技术指标等内容。
目前,上海市已创建或梳理储备的绿色生态城区共计29个,总用地规模约近90平方公里。
其中,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获得全国首个“绿色生态城区实施运管三星级标识认证”,去年,桃浦智创城、宝山新顾城、浦东前滩已成为上海市首批获得“上海绿色生态城区试点”称号的绿色生态城区。
今年,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杨浦滨江南段已通过专家技术审查,其余还有11个城区已完成绿色生态专业规划编制工作。
在新建建筑方面,上海新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均执行65%的节能要求,建筑能效及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2017年又颁布并实施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目前,上海节能建筑面积累计6.3亿平方米,设计与竣工验收阶段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比例均为100%。
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上海近几年持续、全面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不低于1000万平方米的既有公建节能改造目标。
2019年,上海完成了220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改造后平均节能率达到17%。部分地区积极探索能效对标、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效调适试点实践。
在能耗监测平台建设方面,按照住建部要求,上海已建成了基本覆盖全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系统。
系统对单体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安装用能分项计量装置及联网。
截至目前,系统覆盖楼宇达到1981幢,覆盖面积8853万平方米,成为全国覆盖公共建筑数量最多、覆盖建筑面积最大、运行稳定的建筑能耗监测系统。
上海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上海将加快推动绿色建筑管理法治化工作,加快编制《上海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为上海绿色建筑推进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同时,上海将根据国家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上海设计、审图、验收等系列标准规范,并在全面落实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既定推进目标的基础上,实施绿色建筑专项验收,增强绿色建筑的闭环管理。
此外,上海还将在已发布的《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基础上,将出台《上海市推进超低能耗建筑的实施意见》。通过超低能耗建筑补贴、容积率奖励等政策,大力推动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