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州市以全国首个唯一的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为契机,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全力推进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的融合共进、互促发展。至7月底,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418.7亿元,同比增长49.42%;绿色信贷占全部贷款比重达25.03%,同比提高3.89个百分点。
谋深谋细,坚持政策引路
一是定好试点方向。制定了《湖州市关于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联动发展试点城市的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试点工作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力争到2021年,绿色建筑产业规模占全市建筑业比例提升至20%以上,全市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99%以上,建筑领域绿色信贷余额占全部绿色信贷余额比重达到10%以上。
二是完善试点标准。以标准化建设不断探索可供复制推广的湖州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样本,正加快编制《湖州市绿色房地产开发企业认定评价办法》《湖州市绿色建筑认定评价办法》等地方标准,进一步明确企业参与、项目产品确认、市场评价标准等内容。启动了绿色建筑信息披露平台建设,对绿色建筑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全流程信息披露。正积极探索制定绿色建筑贷款授信指引,解决绿色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信贷认定、统计问题。
三是突出试点重心。将南太湖新区长东片区规划建设为绿色建筑发展示范区,把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设定为土地出让前置条件,确保实现区域内高星级绿色建筑的全覆盖。目前,片区内的天能新能源科创中心等15个首批启动的重大项目已经陆续进场施工,总建筑面积达到33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110余亿元,获得绿色金融支持12亿元,引领新区在试点示范上全面突破。
创新升级,加速产业发展
一是积极引才聚智。以产学研一体发展为导向,全力打造了湖州德清中天产业基地、湖州中节能产业园、浙江大东吴绿色建筑科技产业园等一批绿色建筑集成产业基地,申请认定市级及以上建设行业企业技术中心25家(其中省级10家),仅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就拥有各类专利130余项。同时,借力全市人才招引大势,积极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为绿色建筑发展夯实智力基础。全市现有建设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2021人,其中一级注册执业资格人员528人,高级职称人员461人,占比达22.8%。
二是全面转型升级。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将装配式建造指标纳入土地出让条件,将装配式建筑要求作为建设工程项目基本要素实行建设全过程跟踪管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小城镇综合整治等工程,加速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应用。1-7月,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480.26万平方米,完成省定任务指标(650万平方米)的73.89%,新开工装配式住宅和公共建筑(不含场馆)面积235.76万平方米,完成省定任务指标(350万平方米)的67.36%。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0.09万平方米,完成省定任务指标(15万平方米)的67.2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面积646.29万平方米,完成省定任务指标(240万平方米)的269.28%。
三是打造高星产品。在新建建筑一星级覆盖率达到100%的基础上,积极鼓励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和企业建设。湖州市吴兴区文体中心、德清县新高级中学建设工程等30多个项目先后获得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安吉年年有余旅游综合体项目、长兴画溪能源小镇城市客厅工程、湖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项目获评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三星级绿色建材生产企业达到12家,三星级绿色建材认证产品达到15个,湖州市成为全省新型墙材行业取得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最多的地级市。
融合联动,强化金融支撑
一是强化政策资金扶持。专门设立10亿元的专项资金,大力培育从事绿色建筑企业,连续两年对46个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实施奖励,累计奖励资金达600万元,以柔性扶持激励方式撬动了200亿绿色建筑投资落户湖州。完善激励奖励机制,对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达30%以上的新建建筑,给予单体不超过4%的容积率奖励,并对新建的建筑工业化基地达到一定规模的,年地方财政贡献超过500万元的,连续三年给予20%奖励。
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银行机构增加绿色建筑领域信贷规模,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支撑绿色建筑发展成效。上半年,全市绿色建筑贷款总额110.19亿元,同比增长111.96%;绿色建材生产及贸易贷款30.95亿元,同比增长50.4%。
三是带动绿色金融创新。突出创新引领,不断健全绿色信贷产品体系。全市36家银行机构先后开发了“绿地贷”“绿色购建贷”“绿色建筑企业按揭贷”等绿色金融创新产品114只,建立15亿元绿色投贷联动专项资金,设立总规模达304亿的绿色产业基金。安吉县创新设立全国首个“农房绿色建筑贷”。南浔银行成立全国第一家绿色支行,对绿色贷款执行同类同档下浮10%的利率优惠。全国首单“保险+服务+信贷”绿色建筑性能保险落地湖州。(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