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目标
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理念,因地制宜组合渗、蓄、滞、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控制径流总量,提高城排涝标准,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因地制宜地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效率,强化新老城区融合和均衡发展,创新海绵城市开发建设模式,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0年。
三、规划范围
商丘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详细规划范围与商丘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范围一致,北起北海路,东至豫苑路,南沿华商大道,西达金桥南路围合区域,确定商丘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建设规模35.81 平方公里。商丘市海绵城市示范区内涵盖古宋河、忠民河、蔡河、中水河、南湖和日月湖等水系。
四、规划策略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带动城市整体发展模式的“理念转变”,构建生态文明价值体系。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山水林田湖”作为生命共同体和完整系统,对城市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管理,实现从快排到慢排的思路转变,对人工和自然、地上和地下、绿色和灰色基础设施、小排水系统和大排水系统进行有机结合。
五、低影响开发系统布局
源头减排系统的核心是源头控制,强调组合设计。主要管控对象包含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与停车场、城市绿地与广场。
(一)低影响开发设施选择
(1)屋面雨水
屋面雨水控制措施主要包含绿色屋顶、蓝色屋顶及雨水管断接等。
(2)地面雨水
地面雨水控制措施包含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等。
(3)设施选用
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用应根据不同类型用地的功能、用地构成、土地利用布局、水文地质等特点进行。
(二)径流控制指标
(1)管控分区
结合排水分区、超标径流排放通道布局,规划共划分4个片区,22个管控分区。管控片区包含古城文化片区、古城东北片区、古城东南片区和商务中心片区。
(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
结合各地块内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设计方案,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为强制性指标。
六、雨水管渠系统布局
(一)设计标准
根据示范区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相关要求,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为 2~5 年,部分重要地段如行政中心、交通枢纽、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按照重现期 5~10 年进行设计。
(二)雨水管渠系统布局
根据海绵城市示范区内的水系分布、自然汇水流域分布、地形坡度、道路竖向等情况等共分为 8个一级雨水排水分区;在一级排水分区的基础上,以雨水排放口为基本单位进一步划分二级排水分区。
七、超标雨水径流系统布局
(一)规划标准
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内涝防御能力,减少强降雨径流可能导致的重大破坏和生命损失,保障城市雨水排水安全。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规划设计标准的选择,既要考虑当前需要,又要兼顾长远发展。
由于商丘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属于大城市(市区人口在100-500万之间),考虑各流域分汇水范围,确定商丘市城市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采用30年一遇。
(二)超标径流排放系统布局
结合超标径流通道与公共绿地布局,因地制宜的建设海绵湿塘,对雨水径流进行收集,削减峰值流量。
八、建设任务
建筑小区内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内容包括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绿色屋顶、调蓄设施等。
海绵型城市道路新建及改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下沉式绿地、透水砖、透水沥青铺装;布置生态树池和植草沟;排水路缘石和雨水溢流井改造;更新截污功能的管网雨水井盖等符合海绵城市道路及广场转输汇流汇污控制的配套设施。
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新建及改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恢复生态岸线、疏浚城市河道,建设污染物末端净化配套设施;修建工程类设施将维持雨水受纳水体良性联通;对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修建再生水厂等。
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设计雨水管网新建及改造项目,依据专项规划指标体系要求,针对不同区域雨水汇流量铺设雨水管道,埋设管道规格合理;针对现状排水不畅区域通过海绵型道路改造提高雨水排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