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是江南水乡,却是一个水质型缺水城市。自从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嘉兴改变原有末端处置的方法,注重对水质进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系统治理,海绵城市改造六字方针之一的“净”字诀正在逐渐显现成效。
昨天走访嘉兴市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内的几个项目和植入了“海绵因子”的老旧小区,发现雨污水管分流、低影响开发设施等都在发挥着净化作用。
海绵改造显净水成效
海绵城市建设有六字诀:渗、滞、蓄、净、用、排。作为江南水乡,嘉兴境内有大小河流1.3万多条,水系丰富且地下水位较高,但由于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导致河流自净能力较差,在上游来水和自净能力弱的“双重夹击”下,城市水质不容乐观,成为一个水质型缺水城市,净水工作迫在眉睫。
“这些管子都是新做出来的。”昨天,烟雨小区居民程晓虹指着自己家南面的一根新管道说,“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放在阳台的洗衣机排出去的水去了哪里,直到这次改造才知道原来这里的管子是连着雨水管的,有洗衣液泡沫的水会直接排到东面的河道里。”通过这根新做的管道,程晓虹家阳台洗衣机的排水接入了污水管。
“这次海绵城市改造中,我们对小区里的雨污水管进行了梳理,破损的重新更换,串接的管道重新分开。”南湖区住建局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雨污管道有些埋于地下,大家未必能看到,南湖区南湖街道烟雨社区党委书记滕希华说了一个更直观的现象,“我们社区里共有2600户居民,按每户每月阳台排水2吨计算,整个小区的污水就在5000吨以上。”以前这些污水都是直接排入河道的,滕希华观察过,有时居民洗涤剂用得多的话,沿河道的排水口边上会看到浑浊的水,现在这个情况已经没有了。
嘉兴境内水系多,地表径流距离就短,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道的现象比较严重。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拳社区府南花园三区内也有一条自然河道,原本应该是为景观添彩的,但以前因为污水和雨水系统混排,污水直接进入河道,景观河成了“淤泥河”。现在不同了,记者在每幢居民楼的北侧都可以看到一根独立的水管直通绿地,这就是雨水管,阳台外一根新设管则专门收集生活污水,排入污水管网。
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府南花园三区改造项目负责人万学良说,小区通过分散式源头控制方法,将控制目标分解至151个区块内,屋面雨水采用立管断接方式,地面雨水采用侧石开孔及排水沟引流方式,通过下沉式绿地及透水铺装实现储存、滞留、渗透、净化,达到总量控制指标。
老旧小区的“净水之旅”
其实不只是海绵城市改造项目在做净水的文章,记者从市园林市政局了解到,自从嘉兴被列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老旧小区改造中也植入了“海绵因子”。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常秀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今年改造面积最大的一个老旧小区。经开区建设交通局园林市政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小区的雨污分流已在5年前实施完成,但800多户居民的阳台污水仍旧接入雨水管,导致分流不彻底,“这次小区改造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进行阳台立管改造,将其接入污水管。”
除了常秀小区,经开区今年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的还有百妙小区。该小区建设年代略晚于常秀小区,但由于一些管理原因,地下管网改造还没有实施。“今年我们把地下管网和阳台立管一起改造了,预计年底前完成。”该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从市海绵办了解到,自实施海绵城市改造以来,我市水体水质明显提升。市区贯泾港水源地通过一期湿地改造,饮用水水源水质主要指标提高了一个类别。完成海绵改造的建筑与小区,80%的劣Ⅴ类水经过生态处理成为Ⅳ类水。与2014年相比,2016年的73个市控以上监测断面中,Ⅲ类及以上断面占比上升了17.7个百分点,Ⅳ类断面占比上升了50.1个百分点,Ⅴ类及以下断面占比下降了73.2个百分点。
示范区外居民盼海绵改造
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内的住宅小区改造持续推进,已有不少社区完工或即将完工,改造成效初步显现,引来周边小区居民“眼红”。
南溪花园位于市区纺工路以东,并不在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范围内,近日小区业主不时表达希望进行改造的愿望。南溪花园物业公司负责人程勤告诉记者:“我曾经负责城南花园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可以说是看着他们小区改造的,真叫一个灵啊。”程勤对海绵改造可以说是半个专家了,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名字张口就来,“雨水花园、植草浅沟、透水混凝土,改造的过程可能对居民出行会有影响,但改造完成之后,小区就像变了个样。”
程勤还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份前期业委会向居民征求意见的统计表。统计显示,小区内超过七成业主愿意对小区进行海绵城市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