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季节,走进达川区麻柳镇丽天牧业生猪养殖基地,一大片一大片藕田映入眼帘,让人惊叹。
“这片有机藕田是通过猪场延伸的果蔬种植基地产业之一,我们还种植了稻谷、辣椒等。”如果不是企业负责人曾云鹫的介绍,记者很难将果蔬基地与生猪养殖联系在一起。
这是作为农业大区的达川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的缩影。
抓产业、优生态、促改革……眼下,一幅“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美丽乡村生动画卷正在达川的土地上徐徐铺开。
乡村+产业
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站在达川区万家镇的银杏谷向远处眺望,银杏大道犹如隐藏在绿海中的玉带,穿林入雾,一路向前。
依托银杏大道连接国道“麻梁公路”的便利,该镇保卫村发展柑桔500亩,三星村发展青脆李400亩,五洞、兴安等村共发展水果1000多亩……
产业兴则百业兴。推进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2018年,达川区万家镇成功入选“四川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镇”。
在现代农业的布局中,园区成为引领和带动达川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坚持“乡村+产业”,可谓是达川区打造现代农业的一大亮点,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依托五大特色产业,达川区重点发展贡米、花椒、生猪等,已逐步形成了百节马家乌梅、九岭罐子花椒、麻柳生猪、万家银杏等18个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了15万亩贡米、18万亩花椒、10万亩乌梅、3.5万亩安仁柚等特色产业基地。
如今,在达川区广袤的绿色田野中,已形成功能清晰、梯次有序、特色鲜明的全域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格局。
同时,通过道路、产业、新村、脱贫、旅游的同规划、同实施,达川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正建设成为集农产品加工物流、休闲观光、旅游体验、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乡村+宜居
建设幸福美丽乡村
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环绕着村庄,小桥横跨两岸。岸边长而柔软的柳枝垂在水面上,水面泛着粼粼波纹;村里树木青翠,房屋白墙灰瓦,造型别致;村内规模化的种植水果、养殖稻蛙……万家镇双桥村是达川区建设美丽乡村的生动写照。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达川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把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建设、旧村落改造提升、传统院落民居保护作为基本形式,让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成为农村风貌的常态。
与住房同步推进的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达川区重点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并统筹推进农村路网、水网、气网、电网、信息网建设,不断补齐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截至目前,该区清淤河塘82口,建成场镇污水处理站12个、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70个,农村黑臭水体逐步消除;建设乡镇垃圾转运站54个、村级垃圾收储设施330个,垃圾收集和处理率达70%;实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49个村整村推进、农村户用无害化厕所50个村整村推进。
“以前是千方百计想进城,现在是住在农村不想走。”双桥村77岁的村民颜邦瑞开心地说。
乡村+人才
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如何带动农民增收?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开办“田园课堂”、对各类人才给予资助……达川区破题的关键在于人才。
达川区先后出台“巴渠英才五大行动”“乡土人才十条意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深化实施“百名硕博助乡村”和“达川工匠”计划,新建四川新农村建设学院达川分院,开办“田园课堂”,开设职业教育。
同时,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导项目带头人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真正让农业变为有奔头的产业。
截至目前,优秀硕博人才夏党荣荣获2018年技能大赛全省一等奖、全国第四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20名、农村实用人才3000余名,领办龙头企业19家、家庭农场358个。
人才增活力,农业增动力,土地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带动致富奔康的乡亲们也越来越多。2019年4月底,达川区成功退出贫困县(区)序列。、(陈小平 李晓兵 黄江涛 刘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