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青翠,白墙黛瓦,竹影婆娑,初冬的南京市高淳区小茅山脚自然村宁静怡人。近年来,小茅山脚村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规划建设精品民宿及餐饮酒店,不仅带动了当地文旅经济产业发展,还吸引了一批外出务工者返乡就业创业,走上了乡村振兴、农民富裕的发展路子。
产业振兴是支撑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已经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还有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重要功能,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综合处处长杨凌志说。
“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在乡村产业上。”农业农村部产业发展司原巡视员、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王秀忠表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中,第一个就是产业兴旺,没有产业振兴就不可能有产业兴旺。“乡村产业的构成,可以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农业、农村资源,二是发展现代农业,三是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全国总工会原常务副主席、中创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杨兴富认为,产业振兴要以产业价值链为引导,以社会需求和政策为导向,进行产业分析和项目布局,通过招商引资和招财引智,提升产业聚集度和产业优化能力。
2019年6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用5年至10年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成熟,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产业扶贫作用进一步凸显。
杨凌志表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加快发展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乡村产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繁荣农村经济活力,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增强产业发展动能
“近年来,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为代表的幸福产业蓬勃发展,在增加人民幸福感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培育了发展新动能。我们所说的幸福产业,不是传统产业模式的简单延续,而是以绿色、健康、智慧等为特征的幸福产业。”文化旅游部综合协调司司长张坚钟说。
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绿水青山基本都在农村,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建设美丽中国、记住乡愁,首先要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
高淳被誉为南京的“后花园”和“南大门”,是国际慢城联盟授予的中国首个“国际慢城”。近年来,高淳区围绕构建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乡村升级版,把高淳全域作为一个美丽大花园来打造。依托桠溪慢城、高淳老街等生态文化资源,一体化经营开发山慢城、文慢城、水慢城,嵌入式发展农家乐、渔家乐、乡村民宿等休闲旅游产业,建成休闲农业基地9万亩,前来休闲旅游的游客持续增长。
“可以用共享经济的思维发展农业农村。”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官张新红说,农村有很多城市不具备的优势资源,比如清新的空气、广袤宁静的原野、宽敞的住房、熟人社会等。“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农村的资源连接起来,比如私家菜园、私家果园、私家茶园;农村缺少的资金、人才、知识等资源,也可以通过共享的办法引进来。”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乡村经济离不开农村建设与特色农业的发展,要在考虑地质环境质量、容量等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幸福产业和乡村经济建设更上一层楼。”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原司长姜建军说。
文化旅游是幸福产业的重头戏。张坚钟认为,要打造文化旅游融合新高地,必须跟区域内众多的相关产业共同成长、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
“其中最关键的是生活富裕,发展产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农民生活富裕幸福。”杨凌志认为,发展幸福产业,不仅仅是为“来村”的消费者幸福着想,也是为“在村”的农民幸福着想。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当地村民素质和乡风建设,盘活优势资源和要素,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畅通要素下乡渠道。“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满意。”
杨凌志表示,目前,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快慢不均。在资源要素方面,乡村人才支撑力度不足,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匮乏;地方投入农业农村缺乏硬约束,农村金融失血,“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依然突出;农业设施用地和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难问题也依旧突出。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保障。必须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地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杨凌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