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的一抹绿
凌晨4点,天微微亮,整个村庄还在熟睡中。家住凉亭镇烽火村的贺仕进准时起床,简单洗漱后穿上小马甲出门开始了一天的清扫工作。
为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该镇坚持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大力优化集镇环境。万通广场就是民生工程落地结出的一颗硕果,是居民乘荫纳凉、跳舞健身的好去处。而万通广场恰恰是老贺的“责任区”。今年52岁的贺仕进在平均年龄45岁的该镇3P公司里是大龄环卫工,但老贺用经验和勤劳弥补着体力上的不足。草帽、笤帚、铁锨、推车是老贺工作的“好帮手”。虽然老人年纪比较大,但干起活来却十分麻利。不一会的工夫,就将一块空地上的垃圾清理的干干净净。
在温度高至50℃以上的地面,身穿绿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依然坚守在自己岗位,穿梭于大街小巷。大颗大颗的汗珠不断地从工人脸上渗出来,汗浆湿透了工作服,不到几分钟又被蒸干了。“感觉皮肤都要被晒破了,一天要喝10大壶水,随身必须带着水和风油精”,老贺说,“每当夏天,是我们最痛苦的时候,因为不仅天气酷热难耐,而且夏季也是垃圾高峰。夏天很多居民都喜欢吃瓜果冷饮,广场又属于人流量大的路段,帮冰袋、水果皮等垃圾尤其多,清扫起来特别费劲。天气这么炎热,垃圾也容易发臭。”休息了没5分钟,老贺又起身拿起笤帚铁锨开始了工作。
近年来,随着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的实施,不管是卫生清理设备还是环卫工人工作条件都有了大幅度改善和提升,老贺和他的同事们深刻体会到这一变化。“现在,每一条街都有专门人员负责清扫,新设备齐上阵,大家干劲儿都特别足。”贺仕进说,“最初干这活的时候怕让人笑话,总低着头,现在看到街道被清理的干干净净,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这是贺仕进的心声,也是所有乡镇环卫工的心声。
奔走的黄草帽
7月的枫驿村是个火热的大工地,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凉亭镇枫驿村申报为宿松县2019年市级中心村建设点,为高质量高标准通过省市验收,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镇村两级干部奔走在炙热的大地上,挥洒着汗水,行动的脚步不停,繁忙的身影不息。
11点30分,刚从异地扶贫搬迁点回来的段焕斌,浑身跟洗了个澡一样,黄草帽里全是汗,衣服前胸后背已经湿透,紧紧贴在身上,但他还是用已经被汗水浸透的衣袖再擦了一把满脸的汗水,拿出水瓶狠狠灌了几口。老段右手臂上块状的红斑在汗水下并不容易注意到。“晒的。”他解释道,这段时间太阳大,没有注意就已经晒成这样了。“这样的小伤不碍事,涂了药就行,我们一班人最近整体黑了不少,运动步数平均都超过2万了”。
下午2点多钟,正处“壮年”的太阳火力全开,室外气温居高不下。段焕斌所在的小组有7号人,个个都皮肤黝黑。开工前,他们先用水淋湿一块毛巾盖在头上,再戴上黄草帽,脖子上另外系一块干毛巾用来擦汗。当天的工作内容是清理边沟里的淤泥和杂物,没过多久,他们一个个都已满脸通红,汗如雨下。
“天气炎热,为了确保进度,我们采取昼伏夜行策略,即在保证现场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避开高温烈日,清晨傍晚施工,趁稍稍凉快的时候抓紧干。”
一顶顶黄草帽从早晨到傍晚,从立夏干到立秋,房前屋后从杂乱无章变整洁有序,绿化从“草木萧疏”到绿草如茵,人居环境从以前的“脏乱差”到现在的“美如画”,滴下的汗水浇灌出了环境的美丽。
“过去村里垃圾、塑料袋随处可见,猪粪、牛粪戳眼,如今村庄干净了,漂亮了,有花有水,日子过着也舒服了。”住在大屋组的老段说。
如今的枫驿村,青瓦白墙的新居整齐有序,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长廊等宣传画引人注目,村内小桥流水,鲜花绽放,人居环境整治绘出了一幅村净、景美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凉亭镇把提升人居环境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重拳出击治环境,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让老百姓享受宜居的环境,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自今年七月开始推进村庄清洁,在全镇所有村(社区)开展清理农村垃圾、村组塘沟、畜禽粪便的文明创建行动,并在集镇区实施环境卫生分段包保制度,由领导干部担任段长,定片区、定人员、定责任,努力使集镇环境卫生质量得到迅速提升和长效保持。同时,全镇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列村规民约、增设保洁人员等方式,建立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着手改变农村人居环境不良习惯,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从源头减少垃圾乱丢乱扔、污水乱泼乱倒、墙壁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
深山里的号子声
10月13日下午2点,骄阳热力依旧不减。东山村杨家岭组退宅项目点上,工人们躲在树荫下围坐一圈,各自捧着带来的保温盒简单就餐,也享受着这难得的休息机会。
杨家岭地处东山村大山深处,地形陡峭崎岖,难以通行。而东山村的退宅还耕项目点之一就确定在杨家岭大山上。“我们起初也考虑到了杨家岭退宅还耕实施的难度,也有不同的意见,但是难度再大也要干,因为退宅还耕我们可以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改变村庄布局散乱、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有效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东山村总支书记杨春龙介绍说。“对拆除危房、残垣断壁后复垦的土地,我们按照宜建则建、宜绿植绿、宜耕还耕的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废旧砖头、瓦片、木材等材料修建小景点、小休闲区,或者发展小菜(果)园、小花园,美化人居环境。”
地块平整开始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地形原因机械无法到达项目点,只能全部采用人工作业的方法。施工条件十分恶劣,工人师傅们每天背着锤子、铁锹和镐头等工具,推着小推车上山,到达项目点后师傅们都要休息十几分钟才能开始施工。现场负责人贺师傅介绍说:“因为没有机械,我们只能完全依靠人工在施工,目前有工人十余人,我们在拆除废旧房屋和清理杂物树木后统一施工平整,每周推进平整的面积只有1亩左右,整个工程需要两个月时间才能完工。”
“东山村符合还耕条件的地块不多,如果我们村支两委松松劲歇歇脚,最后的整治效果也会打折缩水。我们的目标是不漏掉任何一分符合图斑的地块,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施工的机会。所以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机械不行就用人工,没人上工就自己上,势必要啃下这个硬骨头。”杨春龙望着已经初具模样的项目点,斩金截铁地说道。
深山寄托了群众的期望,工具浸透了工人的汗水。日出日落,风里雨里,下挖起土,上山下山……复垦的作业声、工人的号子声依然在大山里回荡。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深化乡村治理,关键环节是创建宜居环境,着力展示乡村治理的良好外在形象。凉亭镇将人居环境整治与退宅还耕工作紧密结合,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决不待时整出新面貌,立足长效治出新变化,努力打造整洁宜居美丽人居环境,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描绘美丽乡村幸福画卷。( 柴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