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古代海绵智慧:北京故宫的“海绵城市”体系

2017-04-11 15:10:00来源:中国海绵城市网   
核心摘要:大暴雨时故宫地面也未曾出现明显积水,更是展示了难得一见的“千龙出水”场景,为故宫凭添了一份独特的景观魅力。故宫能够避免”城中看海”,因为故宫建筑中对雨水的处理利用十分到位,显示出古代海绵城市建设的智慧 ...
北京故宫的“海绵城市”体系–暴雨中的故宫何以不积水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强暴雨,此次暴雨造成79人死亡,被载入历史。2016年7月19日至20日,北京又遭遇长达55个小时的降雨天气过程。这是2016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超过“7.21”暴雨平均降雨量,此次降雨过程北京各地仍有积水,但没有发生人员死亡的情况。2012年的7月之殇的四年之祭,也许是上天特意来降一场大雨检验众人是否铭记,而为了经受考验这四年中北京做了哪些工作?让我们来看一段“知乎”奥古斯都的回答:

我是北京排水集团的职工,本次暴雨量已远远超过721特大暴雨,虽然仍有13条道路被淹,可众所周知全市地铁正常运转,从没有任何一站能称为积水潭。市雨污水治理是系统工程,除了大家近来比较关注的被称为城市毛细血管的管网管线建设以外,其实更重要的是管网收集的雨污水最终去向–全市几十座污水处理厂外加再生水厂。在北京这座严重缺水的北方城市,我们通过强化区域流域综合治理、厂网一体化建设,不断提高城市雨污水调蓄能力、污水处理能力和再生水利用水平,本次暴雨中各重点桥区建设的地下蓄水池发挥了巨大作用,杜绝了因雨量过大过急造成排水河道水位高于排水口以致河水倒灌现象,使2012年的城市运河景象不复存在,积水路段从当年的200余条下降到13条,且并未出现人员伤亡。

暴雨后,媒体争相传播一组故宫雨景照片,和北京市区的积水形成鲜明对比。

大暴雨时故宫地面也未曾出现明显积水,更是展示了难得一见的“千龙出水”场景,为故宫凭添了一份独特的景观魅力。

故宫能够避免”城中看海”,因为故宫建筑中对雨水的处理利用十分到位,显示出古代海绵城市建设的智慧。


紫禁城排水系统的年头,比紫禁城本身还要久远,自元朝新建大都开始,到今天已经在地下埋藏了700多年。

元大都的主要设计者是刘秉忠、赵秉温等,他们在对元大都进行平面规划时,以中国历代都城的设计为依据,结合《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帝都的思想,充分利用原有的条件和地理特点,做出一整套完整的布局,并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逐步施工。

据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专家 张雅平称,从史料记载来看,整个紫禁城不管下多大的雨,从来没有内涝的记载。《明英宗实录》记载:“景泰五年(1454)七月,京师霖雨,九门城垣塌决者甚多。”在明朝英宗时期,虽九门城垣塌决,但是紫禁城却岿然淡定,没有出现“雨坏”局面。


故宫的地面顺应北京地区地理环境特点,整体走势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略有坡度。其中北门神武门地平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地平标高44.28米,南北地平高差约2米,这一坡降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积水能缓慢排泄。建造故宫的匠师们充分利用了这一地形特点,并在此之上加以了改造。


在北京故宫建造之初,就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

紫禁城的排水有明暗两套系统。明排水是通过铺地做出泛水,通过各种排水口、吐水嘴排到周边河中,暗排是通过地下排水道将水排到河里,河就是内外金水河。归纳起来,一句话,整个系统,通过明暗等手段,到达一个目的:汇总往外排。

明清两朝还规定,每年到了春季,都要有专人对宫内的沟渠进行疏通。


故宫的排水系统十分庞大,保留至今的古代雨水沟的长度超过15公里,其中暗沟长度将近13公里。而故宫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故宫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并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

紫禁城外至少有三道防线:

一是明内城护城河及大明濠、太平湖;二是西苑太液池和后海;三是外金水河和紫禁城的筒子河(护城河)。

这些河渠一方面可用于城市供水,另一方面汛情之下亦可用于排水,先在外围保证不至于大量雨水和山洪流入紫禁城。




故宫的地面顺应北京地区地理环境特点,整体走势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略有坡度。其中北门神武门地平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地平标高44.28米,南北地平高差约2米,这一坡降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积水能缓慢排泄。

故宫的排水系统中,前三殿格外引人注目。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前后排列,坐落在一个8米多高的工字型台基上,台基面积25000平方米,分为三层。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主要的排水口。

“千龙出水”

大殿台基上的积水由螭首流出,入明沟排走
故宫三大殿三重台基上有1142个龙头排水孔,瞬间将台面上的雨水排尽,并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这些被排出的水,通过北高南低的地势泻入内金水河流出。

明沟:雨水降落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雨水会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


故宫的每个庭院几乎都是封闭式的。但在这些庭院的门槛角、墙角、石阶下,总能看到做工细致的排水孔洞,洞高常在10公分以上,以石材制成,能经受水的冲力。这些洞孔叫“券洞”,也称为“沟眼”。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从“沟眼”穿过,汇入暗沟。下大雨时,券洞能保障庭院中地面积水顺利排到庭院之外。

沟眼

暗沟:地下暗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汇集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

漫步故宫,我们经常能看到,地面上有一些像钱币状镂空的石砖。这种石砖很好辨认,表面按着“外圆内方”的形制刻出五个窟窿,仿佛是个铜钱,因而得名“钱眼”。事实上,这是一些入口,从这些入口,雨水就进入了隐秘的地下通道——暗沟。

故宫的铜钱眼排水口

故宫内的明、暗雨水沟很多都是全石制造的,结实耐用。在历次检修排查中,故宫的工作人员都对破损构件及时进行了更换,确保在雨天排水通畅。故宫的排水,正是综合了各种排水法,既有地下水道,又有地面明沟,这些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纵横一气的排水设施,能够使宫内90多个院落、72万平方米面积的雨水通畅排出。

渗水系统SEEPAGE
相比于排水及蓄水,雨水的下渗更能在第一时间直接在地表源头控制雨水。

研究故宫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地面铺装的渗、滞和透水能力即其绿色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海绵能力),这样有助于全面和科学地认识故宫整体排水能力,同时也可以对海绵城市的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责任编辑:)
下一篇:

南京栖霞长江村开展美丽乡村志愿行动

上一篇:

“海绵城市”:北京市如何使城市更有“里子”?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