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汛期,大雨过后,城市内涝就成为大家“吐槽”的话题。汛期过后,天气逐步干旱,如何留蓄雨水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怎样避免“雨季看海”?同时,又怎样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在石家庄,海绵城市建设已被提上日程。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自由呼吸!什么?问我什么是海绵城市?你看下去就知道啦!
《石家庄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已经市政府批准,将于2016年9月1日起试行。海绵城市建成后,城市每年将能留住至少75%的雨水。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就是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和生态本底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
海绵城市如何建设?
主要措施:“渗、滞、蓄、净、用、排”;
主要手段:“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
海绵城市建成后将达到什么效果?
《导则》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也就是说,每年该市将能留住年降雨量75%以上。
有数据显示,我市城区年平均降水量516毫米。如果按照城区二环路以内1亿平方米面积计算,每年我市降雨量5160万立方米。按照《导则》提出的最低标准计算,二环内每年能存蓄雨水387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有啥标准?
《导则》规定了我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其中包括强制性标准、指导性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
强制性标准为该《导则》适用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遵守的标准。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削减率、单位硬化面积调蓄容积和城市雨水利用水质标准。
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方面,《导则》规定,建筑与居住小区中,新建项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改扩建项目不低于70%。绿地及广场中,新建项目不低于85%;改扩建项目不低于80%。
对于单位硬化面积调蓄容积这一强制性标准,《导则》要求,新建工程(非居住区项目)硬化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1000平方米屋顶面积,配建容积不小于2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指导性标准是非强制性标准,是城市在进行海绵城市初步设计时,可供各项目参考的标准。生物滞留设施占硬化面积百分比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等,都属于指导性标准。
其他相关标准主要包括:排水标准、内涝防治标准、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标准、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标准和内涝防治标准。
绿色屋顶绿化率不低于20%
《导则》中解释,绿色屋顶是指表面铺装一定厚度的滞留介质,并种植植物,底部设有排水通道的屋面,并可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同时提出,对于新建商业建筑及公共建筑的绿色屋顶绿化率,不宜低于20%。
新闻多看点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进展
2015年10月,石家庄市全面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目前,石家庄已有部分城市建设项目融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在公园绿地方面
滹沱河生态绿廊、龙泉湖公园、体育公园等多个公园绿地项目,以及植物园、东环公园两个改造项目,都结合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建设或改造。在这些公园绿地中,道路可以下渗雨水,并增加湿地有效净化雨水。同时,大面积的绿地不再是高高隆起,而是改为下沉式,将有效渗透、留滞并净化雨水。
在小区建设方面
在小区,通过设置小区雨水调蓄设施,对雨水净化后加以利用,将主要用来浇灌小区内的花草树木。
在道路绿化方面
在三环路沿线,将相应修建6座蓄水池及2座人工湖。在对蓄水池及人工湖的水进行简单处理后,可用于灌溉附近的绿化带及道路洒水。
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未来规划
目前,《石家庄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与《石家庄市海绵城市设施设计图集(试行)》已编制完成。今后,我市所有新建项目都将按照海绵城市的要求进行建设。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间节点,及时完成海绵城市总体规划与重点建设区域详细规划,在此基础上完成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三年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