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航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海南定安高林村
文昌市会文镇湖峰村十八行村民小组
古村是乡愁的载体,是祖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是活态的生态文化系统。在历史文化独特、民族风情浓郁的琼岛大地上,散落着的传统村落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艺术价值。
近年来,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方兴未艾。海南也十分重视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朝“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迈进,那些极具风情的村落院子、独特的遗产、醉人的田园风光、引人入胜的故事、动人的民歌、可口的农家饭菜等元素,都在新时代下焕发新的生机。
海南传统村落 乡土文化风情独特
2018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海南)高峰论坛5月上旬结束后,不少致力于传统村落保护、文化产业研究等领域的专家深入街巷,探寻海南传统村落传承、保护与发展的印迹。
海南传统村落,究竟是哪一种美?
6月6日,致力于传统村落保护的海南张岳崧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昌赋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海南的古村落、古民居有自己的特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们因地制宜,魅力无穷。他说,例如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这里不仅拥有静谧宜人的村容村貌,完整保存了清代传统建筑风格,更是海南清代探花张岳崧出生地,当属钟灵毓秀之地。
2018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海南)高峰论坛上,中国民协驻会副主席邱运华连连称赞海南传统村落的魅力。他说,“海南过去虽孤悬海外,交通不便,反而使得这里的传统民风民俗得到了较为完好的保存,古村落的文化更是内聚保守,传承力强,潜移默化中生发出独特的人文气质和文化风景。”
“譬如琼北地区火山石材质的石屋、石墙,风格独特,古朴简拙,历经岁月与生活的浸润,早已成为外来游客眼中诱人的美景。”邱运华也特别提到了高林村,在他眼中,村里连接家家户户的青石板路、房前屋后的黄皮树、滋养着祖祖辈辈的古井、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以及鲜活的节令民俗等,以多重文化要素共同构成古村落的文化血脉,不可多得,不可再生。
密切关注家乡海南传统村落发展的中国社科院教授、琼台复兴计划首席专家张继焦认真剖析了海口攀丹村、金花村、迈德村,临高县透滩村等村落的文化内核,他坚信,海南的传统村落不但是海南乡土文化生成的土壤,也是海南正统精英文化的基石。
踏上传统村落的复兴之路
“中国传统村落”这个概念虽是2012年提出的,在由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目录中,海南只有定安的高林村、三亚的保平村、文昌的十八行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为了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
“与其他省份相比,虽然海南目前的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数量不算多,但让人欣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市县和有关部门开始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海南全岛已然行动起来了。”张昌赋认为,海南的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村建设结合得十分紧密,整合了各方资源,发展也各有侧重。
保护传统村落 培育特色文化村
通过走访文明生态村、美丽乡村、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案例后,张昌赋发现这些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大多是颇有名气的村落,不仅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还具备不同程度的历史挖掘价值、民族研究价值、传统文化价值、文化艺术价值。
不少关注海南传统村落保护的专家也有相同的感触,他们期待,这些传统村落的保护不应是“传统和文化”为“现代和文明”让路,而应该展开大量而丰富的田野调查,深度、持续挖掘村落的文化、民俗等。“尤其是早期许多未升级的传统村落,确是保存着大量文物古迹,蕴含着独特的地域乡土文化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张昌赋说,我们不能只单纯地重视经济效益,轻视文化内涵。
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开发,应沿着怎样的路径走?有关专家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保护,我们要正视它消亡的风险,因此我们要先注重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再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