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论传统青砖建筑的艺术审美和人文价值

2019-10-09 10:17:49来源:快资讯   
核心摘要:自古以来,就有“青砖黛瓦”的说法,在我国传统建筑中,青砖的使用最为广泛。所以,若要问中国古典建筑,就必须得谈谈青砖黛瓦的建筑。从夏商西周开始,到元明清时期,中国青砖黛瓦的传统建筑从无到有,从简到繁,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之后,仍然被很好地保留着,这不禁让人惊叹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传统青砖建筑的艺术审美及人文价值。
一,青砖建筑的起源历史
 
青砖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京剧等一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输出。要追溯青砖建筑的历史,得从两千多年前说起。
 
青砖最早产生于西周时期,不过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还比较低下,技术不够成熟,因此并未得到广泛的生产应用。直到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烧制工艺技术也日趋成熟。有多成熟?举个例子,就说说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秦直道,这条道于秦朝时期修建而成的,现如今已经过了上千年,依旧被完好地保留着,且道路基本不长草,这主要得益于当年成熟的烧制工艺技术。
 

在这样的环境下,当时的青砖生产也有了一个较大水平的提高,不过,虽然如此,当时的青砖还只是供皇权者、贵族使用而已。这些青砖多用在宫廷建筑的承重墙体上,又或者被用在大工程上,比如秦朝修建的长城就大量运用到青砖。
 
在魏晋时期,青砖的应用已经普及到民间,而不再仅是皇帝、贵族才能使用而已。到了元朝时期,青砖不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且基本已经形成了青砖灰瓦的风格;到了明清时期,这种建筑风格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青砖的建筑群落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青砖建筑随人们生活的地域、文化、习俗差异等不同而有所不同,时代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几种不同地域的特色建筑群落:京派、晋派、皖派、苏派、闽派,这些青砖建筑群落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京派建筑属于我国北方的典型建筑,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京派建筑的一檐一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北方京派建筑的典型是四合院,鲁迅的《彷徨》、《华盖集》、《朝花夕拾》等多部作品,就是在北京的小四合院里面创作出来的。
 
 
另外,在不少的文人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四合院的影子,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其故事人物的生活场景就是老北京的四合院、胡同,因此,可以说四合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北方的民风民俗。除了四合院建筑,宫殿建筑也是京派建筑的代表,前者充满了平民的生活气息,后者凸显了皇家贵族的威严与高贵。
 
 
晋派建筑是一个泛指的称谓,它不仅包括了山西一带的传统建筑,还涵括了宁夏、陕西、甘肃等地区的传统建筑,不过晋派建筑主要还是以山西的传统建筑为典型代表。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山西以晋商而闻名于天下,晋派建筑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晋商的精神品质,即大气、深沉、稳重。
 

山西著名的晋派建筑为乔家大院,这是一座极其雄伟的建筑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美称。和乔家大院相似的民宅还有很多,比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故事中的女人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大院里。
 
 
根据历史资料考证,古代北方中原地区频繁战乱,为了躲避战争,中原人不断向南迁移,在经过徽州地区时,发现当地的环境适宜,便定居留了下来,之后在与当地的土著居民不断融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徽州特色地域建筑文化。
 
 
皖派建筑是我国南方的传统建筑,其中以安徽省黟县西递村、宏村为典型代表。这类建筑的突出特征表现为青瓦白墙,砖雕门楼。在设计上,古人们不仅考虑到了建筑的审美感,还充分考虑了它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比如极具艺术特色的马头墙不仅有充当装饰的作用,还具有防火功能,这充分体现了先辈们的思想智慧。汤显祖曾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由此可见,皖派建筑有多美,美到都足于让人魂牵梦萦。
 
 
苏派建筑既有北方建筑的风韵,又有南方建筑的风格,可以说苏派建筑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苏派建筑的典型特征为园林式布局,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高高翘起的脊角屋顶,整体风格表现为简洁又不失典雅,充分地体现了江南水乡的古朴、宁静意境。
 
 
关于苏浙一带的人文景观,我们可以从文人墨客笔下找到许多相关的描写。比如:
 
★浙江嘉兴地区
 
这是元朝时期诗人萨都剌写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开头两句就给人勾勒出了一种青山掩映、波光粼粼、千里云烟的宏观旷达的画面感,后面几句更是对江南水乡的风景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腻的刻画描写。
 
 
 透过文字,再结合江浙一带的苏派建筑景观,我们几乎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情景,这种画面感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的意境有几分相似之处。
 
 
 
当然,除了嘉兴,还有绍兴也不得不提。绍兴是一座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城,鲁迅的故乡就是在绍兴周庄。从古到今,绍兴一直是文人们创作诗词曲赋的灵感源泉,绍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也留下了许多美丽的故事。
 

闽派建筑属于闽南地区的一种特色建筑风格,其中以“土楼”为典型代表。闽派建筑风格非常独特,它与京派建筑或者苏派建筑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从代表性“土楼”建筑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闽派建筑不仅具有居住的功能,还具有防御性能,是一种集聚生活、生产、防卫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建筑。
 
 
2016年上映的动画大片《大鱼海棠》,就是以闽派建筑永定客家土楼为故事场景,作者称:“中国福建的土楼有一种梦一样的神秘感,像是来自世外桃源”。
 

 
的确,以“土楼”为代表的闽派建筑,有很多神秘、迷人的地方,闽派建筑在历经了多年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后,仍然屹立在中国的南方土地上,它是时代的一个见证。
  
三、青砖的建筑艺术
 
中国人素来喜欢“青”,我们常常用“名垂青史”、“平步青云”、“直上青云”、“万古长青”、“青出于蓝胜于蓝”等词来表达美好的愿望。在中国人眼中,青色是一种特别的颜色,它蕴含着特殊的意义,象征着庄重、古朴、自然,为此,我们常常可以在很多传统的器物、瓷器或者服饰当中找到它的身影。
 
青砖是古建筑中最为常用的建筑材料,古人们将其用来建造房屋,铺路,修建长城,青砖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除了与它的高强度性、耐腐蚀性、抗冻性等良好的性能有关之外,还与它的独特审美艺术价值有关。
 
 
和音乐、绘画等审美艺术一样,青砖建筑本身就带有一种艺术美,这种美与我们传统的儒家强调的简朴、含蓄、沉稳、庄重的思想是高度相吻合的。
 
另外,青砖自带有一种陈旧古典的色彩,这种视角给人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沧桑感和历经时光岁月磨砺后的厚重感,这种感觉可以唤起人们对过去、对历史的回忆。
 
总而言之,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青砖黛瓦一直是一种古老淳朴的文化符号。中国的青砖建筑就如同山水墨画一样,有着古色古香的典雅气质,又带有简洁朴实的色调,青砖建筑是历史文明的见证,它的每一砖、每一瓦仿佛都在诉说着历史。
 
古韵悠悠,水乡依旧,青色的砖瓦,古朴的建筑,共同构建了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家园。青砖建筑的魅力,早已经超越了它本身的利用价值,现在,它已经成为了地方地域文化的标志,也成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寄托。
 
当然,川派建筑也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派别,限于篇幅,这里不作过多介绍,后面有时间再来聊聊中国古建筑六大派。(一木君)
(责任编辑:常乐)
下一篇:

南京栖霞长江村开展美丽乡村志愿行动

上一篇:

安徽:《马鞍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出炉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