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夜经济已成为体现城市发展活动的重要内容。日前,艾媒产业升级研究中心发布《2019—2022年中国夜间经济产业发展趋势与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夜间消费约占总体零售额的六成,并持续以约17%的规模增长,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
广州是一座善于通过夜色展示自己风采的城市,广州人大都有享受夜生活的习惯。随着时代发展,如今广州的夜生活正迎来新一轮转型升级。新时期,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该如何发展“夜经济”?
“东风吹起”才能“夜放花千树”
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既是城市繁华与便利的标志,也是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考验,特别是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中的“夜经济”,更需要政府吹起的“东风”。
广东的夜经济发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日前,广州正式印发《广州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2年力争形成13个全国知名的商圈和一批精品文化项目,全市夜间经济集聚区达到30个,打造国际知名的“广州之夜”品牌。
“企业是市场主体,商家比我们离市场更近,更能发现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政府要顺应市场,为企业对接消费者需求营造良好环境。”广州市发改委服务业处处长尹志新表示,“假如大多数商家都有延长营业时间的需要,那么政府的工作就是尽量让消费者有足够安全、顺畅的交通工具回家,这就是‘夜经济’需要的‘东风’。”
事实上,广州市民夜间消费的热情一直很高。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不管多晚都能吃上饭”,就是广州“夜经济”最显眼的标志。如今,逛街、购物、餐饮只是广州“夜经济”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如何为不断升级的消费变化提供更多服务和产品,满足从食、游、购到娱、体、演、展的各种需求,不仅考验企业的商业头脑,也考验城市的治理能力。
“在广州发展‘夜经济’的过程中,民间的商协会组织发挥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在跨界发展、打造‘文商旅联合体’方面,需要突破很多旧有的束缚和藩篱,这就需要政府和民间携手共同应对。”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说。
重构商业格局 打造“城市新名片”
在历史上,夜市曾是广州市广为人知的一张“城市名片”,也是“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随着城市环境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传统的夜市已逐渐退出城市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商业格局和商业形态。
“政府部门积极鼓励商户‘升级换代’,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引导业态和消费升级的有效措施。”尹志新说,如今,包括广州在内的许多大中城市已出现了新的夜间经济集聚区,这些集聚区正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从广州的发展历程看,“消失”的夜市,一是室内化,商家转移到了可以遮风挡雨的室内,店铺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二是街道化,将商家聚拢起来统一管理规划,形成集聚效应,吸引更多客流;三是地下化,现在一些大型综合类商圈的地下都成了小商户的集聚地,它们往往开到很晚,餐饮零售一应俱全,深受年轻人喜爱。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认为,要设法在城市治理和发展夜经济之间取得平衡,例如可以把饮食街、酒吧街和居民区分开来,此外政府还应在餐饮卫生、夜间停车、公共交通等方面做好管理。
这一点在近期出台政策中同样有所体现。《方案》提出,广州将在有条件的周边道路适当增加夜间停车位、出租车候客点、夜班公交线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夜间运营时间。
“应该将夜经济的相关工作落实到政府的公共管理上,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张毅表示,纽约、东京等城市的夜经济发达,最值得学习的经验是,这些城市对夜经济进行统筹组织,如配套24小时地铁等基础设施。
刘金山建议,政府应从三个方面加强管理:其一,防止因发展夜经济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其二,可以在夜间消费集聚区增设智能化监控设备和安保人员,为夜经济创造更安全的消费环境;其三,依据人口流动规律合理规划夜经济集聚区的空间布局,使夜经济的发展价值最大化。
“文化+科技”成为“夜经济”消费新热点
2018年底的一个夜晚,300架无人机飞临珠江上空,和华彩斑斓的广州塔、光影变幻的创意灯光艺术作品一起,向数十万观众讲述了广州改革开放40年恢弘激昂的时代篇章。如今,“无人机+灯光秀”,已成为广州“夜经济”的新标志,孕育出巨大的商业开发空间。
“广州的‘夜经济’正在成为一种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跨界新业态。”朱小燚说,近年来,从“财富论坛广州年会”到“亚洲美食节”,从“当广州遇见巴黎——花城魅力之夜”到“点亮全球地标”,广州的夜间灯光秀慢慢从纯粹的炫亮转向意境美,“我们不再单纯追求壮观的场面,更追求一种文化底蕴。”
特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夜经济”可以持续发展的灵魂所在。广州的实践证明,将文化注入城市的夜生活,能为消费者提供焕然一新的消费体验,进而延长消费者的停留时间,拉动夜间消费模式多元化、链条化。
今年8月初以来,广东省博物馆和11家广州市属博物馆开始在周末等时间实行延时或夜间开放。广州市商务局日前发布的《广州夜间消费地图》提出,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将“广州国际购物节”“广州时尚周”“国际美食节”等办成广州的标志性节庆。
“夜经济可以顺应趋势推出更健康、持续、老百姓更愿意消费的服务。”广东发展研究数据库主任、首席决策分析师余贵波认为,这不仅能丰富老百姓夜间消费的内容,而且能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夜经济带来新亮点。
业内人士建议,“夜经济不只是啤酒烧烤,其核心是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一方面要让城市部分区域在夜间具备灯光条件;另一方面,让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空间成为带动夜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