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记者魏光华 通讯员吴培均 )11月3日,记者从浙江宁波召开的海绵城市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进会上了解到,截至10月末,宁波市已有31个海绵城市相关项目陆续开工,计划到今年底,确保41个项目开工。到2030年,该市城市建成区八成以上面积达到建设标准。
据介绍,目前,宁波市已编制完成试点创建三年实施计划。从今年起,该市中心城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及有条件实施的新开工项目,要求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中心城区75%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各区完成一个15平方公里以上的集中连片海绵城市区域;其他县(市)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实现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据介绍,自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宁波市积极实施,已确定慈城—姚江片区为试点区域,面积达30.95平方公里。目前,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项目分布梳理、技术方案编制、重点项目推进等各方面工作齐头并进,市区合力推进的协作机制初步建立,“以点扩面,全市谋划”的建设格局已初见成效。未来,宁波市将强化规划管控,综合考虑地区排水防涝、水污染防治和雨水利用的需求,通过构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实现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和水安全等多重目标。同时继续强化项目推进,把海绵城市的理念贯穿于城市新建城区及新建建筑、道路、公园、水系、广场,项目建设要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为全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集中连片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启动后,宁波市确定了“总体把控、多线并进、因地制宜、着眼长效”的基本工作思路。目前,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项目分布梳理、技术方案编制、重点项目推进等各方面工作齐头并进,市区合力推进的协作机制初步建立,“以点扩面,全市谋划”的建设格局已初见成效。
按照规划,宁波海绵城市建设共分三个阶段:至今年底,重点打造“一片多点”,以慈城新区海绵片区、奥体中心等在建项目(包括住建部要求的打样项目)为推进重点,满足部里年底考核要求:至明年5月,突出“多线并进”,在持续推进在建项目(包括政府投资和商业地块开发项目)的同时,全面谋划启动改造项目、待建项目(包括非建设用地区域项目),提升试点区项目影响力;至2018年年底,注重“建管并重”,全面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加快融入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围绕总体规划,项目建设推进有力。为确保试点区三年实施计划和专项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宁波市住建委在新城区域以目标为导向,坚持以规划指标控制和重大项目推进为主要抓手,全面实现海绵城市示范要求;在老城区域以问题为导向,以内涝积水治理和水体水质改善为工作重点,着力提升公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目前已完成政府投资项目梳理50项,房地产项目调查梳理20项,建成改造类项目调查梳理60项,姚江和慈城新城生态区整体开发正在研究。当前梳理出的项目分布总面积约占试点区54.4%。试点区域计划到年底前开工建设41个政府投资项目,目前,已有31个政府投资项目陆续开工
据宁波市城管局介绍,新一轮城市引水、制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内河整治规划正在进一步调整充实,日制水50万吨的桃源水厂出厂管道己经动工。宁波城管排水有限公司瞄淮“生态城市”、“临港工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水质,供应中水。日制水能力50万吨的大工业水厂, 拓展工业用水市场,让好水于民,目前, 已向北仑、镇海、大榭岛每天供应工业生产用水已达30万吨。与此同时, 宁波市动员全社会创建全国节水型城市, 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生间用具,引导居民一水多用。目前,北仑也有25家“喝水大户”建成雨水收集系统,年雨水收集量近220万吨。鄞州城管局引入了地下管道CCTV检测技术“管道机器人”,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内河管理处对160条内河通进行生态恢复、水体调控、长效管理,使宁波的内河面貌呈现了江南水乡的清、秀、明、活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