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恩施市注重建设文明乡风,扶志扶智,内外兼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厚植沃土 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坚持“一统三治”基层治理模式,以典型示范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厚植人民群众的感恩情怀,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楠花二被加柳池,邻里兄弟光扯皮。”沙地乡的这几个村,一度成为当地的“反面典型”。“文明乡风引领”行动的开展,让沙地乡有了“改头换面”的底气。
坚持党建统领,打造坚强有力的村级基层党支部,为社情民风好转提供强大的政治支持;以狠刹“整酒风”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对极少数大操大办、乱埋乱葬、缠访闹访等进行严厉打击。沙地乡让新规“硬”起来,新风“吹”进来。
建设乡风文明,一人也不能落下。600多名帮扶干部、160余名“尖刀班”队员深入基层一线,逐项逐村逐户逐人进行走访。
开好群众会,算好几笔账,用心用情感化群众。算好经济账,让大家看到巨大变化感党恩;算好政治账,让大家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跟党走;算好传统文化账,让大家感受美德的传承互帮互助;算好荣誉账,让大家感受先进典型的引领自强自立。
专项行动转化个别“顽固分子”。以司法、公安为主体组建专班,将个别不赡养父母、不抚养子女的群众集中起来进行教育,形成道德和法律震慑。
如今,村民懂法、守法的思想观念正在树立,文明、感恩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让道德有准绳,让村民有气质,乡风文明厚植沃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文化惠民下乡,成立乡贤理事会,村规民约上墙,“道德讲堂”开讲……各乡镇机制联动,打出多套“组合拳”,持续把文明乡风引领行动推向深入,全市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
环境整治 构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漫步于盛家坝乡石栏村老房子组,“最美院落”令人心旷神怡。
石栏村村民在干部带动下,齐心协力开展“四改四化”,自发修建生态厕所、停车场、游步道,安装路灯,开展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成为“生态宜居”示范样板。
“小手牵大手”引领文明乡风。动员学生和家人参与环境整治,对“屋边、路边、田边、河边、沟边”白色垃圾进行集中收集、清运,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接等进行专项整治,“五边洁净”行动新风气席卷各个乡镇。
4月23日,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民族小学全体师生走上街头,开展“清洁家园 我们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
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加“尖刀班”,带动N户农户的“3+1+N”模式,在芭蕉侗族乡实现了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构建了文明乡风环境。
“讲卫生,不扔脏,环境好,心舒畅……”盛家坝乡通过“村村响”将卫生文明公约传递到家家户户。
为有效破解“生活垃圾难处理”这一难题,龙凤镇在公路沿线设置垃圾桶800余个,并安排专人收集、管理、清运垃圾,积极营造清洁、干净、宜居的乡村环境。
道路整洁有序,河流清澈见底,屋外绿植环绕……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有颜值,理想中的生活家园正阔步“走来”。
完善阵地 打造群众精神文化家园
“广播里讲得清楚,我们听得明白。”新塘乡60多岁的李大爷对“村村响”甚是喜爱,从广播里他知道了什么是危房,国家危改政策有哪些。
听广播,学政策。田野里、公路上、院落中,大喇叭奏响扶贫新乐章。
村村响,天天响。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让群众有参与兴致,享受健康文明生活。
4月29日,屯堡乡马者村健身广场投入使用,1500名村民有了“健身房”。
由湖北省体育局和恩施市文旅局共同出资援建的健身广场,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全民健身驿站……占地165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被青山环绕,四周峡谷连绵,是湖北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
“你在偌大的广场上酣畅淋漓,我在安静的农家书屋里怡然自得”。是如今基层精神文明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张长方形桌子,10多个人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看书,两名图书管理员在一旁整理书籍……这是发生在白果乡白果社区“农家书屋”里的一幕。
建好文化阵地,提高文化素养。今年4月以来,白果乡各村(居)“农家书屋”和学校、机关单位图书阅览室免费开放,多次组织机关单位职工、乡村干部、在校学生和村民居民,开展集体阅读活动。
如今,随着文化艺术活动基地的兴建和完善,群众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基层阵地真正成为基层便民、利民、乐民、为民的文化家园。(恩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