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诸多涉农亮点,在脱贫攻坚方面提出,今年预期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在保障就业方面提出,企业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可减免税费;在公平教育方面提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治本之策;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提出,今明两年要解决好饮水困难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两会期间,我们来看看政协委员们眼中的“美丽乡村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业新业态
“小厕所是大民生,如厕难不仅是农民的烦心事,也是我们很多城里人不愿到农村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全国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厕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今年要推动全国3万个村庄,大体上是1000万的农户实现改厕,中央财政计划安排70亿元支持这项工作。
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实施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诸多涉农亮点,还需要多方面努力。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玉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而言,美丽乡村建设应将坚持新发展理念放在突出位置,要因地制宜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推进绿色节能建筑,严把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准入关。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农亮点,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乡村发展新业态提供了良好环境。”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主委夏宁对乡村振兴充满信心。2018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吸引30亿人次到乡村休闲度假;农村网络销售额突破1.3万亿元,吸收2800万农民就业;益农信息社已经在20.4万个行政村建立,预计2020年普及到80%以上的村。整体上看,我国大多数农业新业态已完成从萌芽期到成长期的跨越,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但夏宁在调研中同时发现,一些制约乡村发展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农业业态类型不够丰富,经营模式有待优化。大部分地方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主要是以餐饮、住宿、采摘、游乐等为主的农家乐,同质化严重,重模仿、轻研发,缺乏主题创意和文化特色;创意农业、信息农业、智慧农业和都市农业对资金、技术、人才要求高,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实现产业化。其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瓶颈要素亟待解决。农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信息化基础还很薄弱,缺乏统一有效的信息管理机构和设施。资金和人才对产业融合的制约效应不断凸显。
此外,还有委员反映,在大部分农村地区,设施、服务很难满足公众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很多人的乡村旅游体验并不是很好。另外,到乡村旅游的人均消费相对较低,旅游收入大部分来自门票,无论特色农产品还是文创产品,能带走的旅游产品非常少。
补足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短板
采访中,本报记者发现,委员们一致认为,美丽乡村发展充满了巨大潜力,包括乡村旅游和乡村产业都面临着很好的发展契机。但是目前,仍须补上基础设施和多元化发展的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山西省委会主委王维平认为,美丽乡村首先要宜居,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需要自然环境更美好、基础设施不落后、公共服务不缺位,让乡村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杨玉成建议,从产业发展方面而言,应在提升发展质量上用力,使之既有鲜明特色,又能做大做强。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各地要立足自身优势,继承和发展传统产业,融入“互联网+创意”元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二是鼓励产业细分。注重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既要培育高附加值的“小众市场”和“专业市场”,引导向高端产业发力,又要开拓中低端“大众市场”,满足各类市场需要。同时,鼓励产品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挖掘乡村的发展潜力,要丰富业态类型,创新管理模式,同时政府要进行合理规划。”夏宁表示,发展康养农业、超市农业、会展农业、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等都是很好的对策。同时,各地政府间加强沟通协调,避免同质化新业态项目的重复建设,集中力量发展具有自身优势的新业态类型。在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上,夏宁表示,要因地制宜采用种养结合循环互动、加工带动产业增值、“农业+互联网”和旅游带动农旅融合等产业融合模式,以加快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整合升级。
除了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城乡交流的重要方式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重要渠道,旅游投资和消费热点领域,近年来乡村旅游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在全国政协委员严琦看来,乡村旅游提高效益要注重以下几点:一要明确定位。做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以小景点串联大景点,以小景区丰富大景区。二是找准方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科技农业等,给游客带来“农的体验、家的感觉、乐的心情、味的清新”。三是突出重点。重点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另外,针对乡村旅游大部分只是门票收入的问题,严琦认为,要结合乡村特色,与生态、历史、民族等元素融合,着力开发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