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为期两年的攻关研究,中建二局参与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检测技术研究’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和鉴定,我们的研究成果将在全省推广应用!” 5月9日,以装配式技术为主攻方向的全国示范性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苏宪新发第一时间与团队分享了这一喜讯,这意味着在全国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领域,中建二局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从“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的梦想到超300万平方米的项目实践,这期间是跨越8年的“建”证与努力,是从“探路”到“领路”的成长与升级。
探路:破除藩篱,抢抓行业新风口
8年前,当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将采用装配式技术建设上坊保障房项目的消息传出,许多老百姓却是提心吊胆,“拼起来的房子能结实吗?”
这是新风口还是假把式?在一片质疑声中,项目团队开始“上路”,最初,“构件型号错误”、“灌浆超时”、“工人吊装失误”等问题时常发生,但历经3个月的学习摸索,团队的默契度和技术水平就已完全“达标”。
结合实践经验,项目还提出了“西学为用”的策略,对国外传统做法进行创造性“革新”,打破国外通常采用的“先现浇结构,再进行PC构件吊装”的藩篱,避免了“后吊装法”造成的质量通病,项目团队探索出的装配式施工技术,让工程质量与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不增反减。上坊保障房项目6-05栋住宅作为全国已建成的框架结构中高度最高、预制率最高的工程,荣膺“鲁班奖”、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
领路:创新升级,树立业内标杆
2016年,“成功”试水后的上海分公司,也在建筑工业化发展之路开始了全面进发。公司率先提出了“两提两减”的目标,即,在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减少人工、节能减排”,并同步成立了多个创新工作室。
以苏宪新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代表,依托省内装配式结构建筑面积最大、层数最高的丁家庄保障房项目,工作室对装配式施工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再次细分,累计诞生11项新型专利,创效达6000万元,引发了全国5万余业内人士的“观摩潮”。“二局经验”也被收录进当地住建系统编制的《统筹建设保障房项目创精品工程作业指导图册》,占图册内容的近50%。
万科、恒大、首创、雅居乐、葛洲坝、中粮等多家知名业主在对装配式运用成果了解过后,达成合作意向。上海首创、上海浦东新场、武汉雅居乐等十余个项目竞相落地。
具备了扎实的施工能力,在差异化竞争中,如何才能“更进一步”?上海分公司将方向瞄准了工业化构件生产基地。2018年,与南京安居集团等共同出资建设的南京建筑工业化预制构件厂落地,这也意味着,“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布局逐步形成,上海分公司已逐步成为建筑工业化领域的“领路人”。
初心:匠心精神,推动产业升级
从启程时的“同行者寥寥”到现如今的“火爆围观”,精益建造的“匠心精神”和助推产业升级的初心始终未曾动摇。
“让每一块构件都能严丝合缝”、“追求毫米级误差”的工作标准,BIM、互联网、铝模等与装配式技术的完美结合,让“预制梦想,装配未来”的愿景一点点实现。
多年来,公司以苏宪新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装配式技术的重点培训“摇篮”,进行专业细分,组织全公司范围内的技术人员交流学习,整合人才资源,为各区域深耕装配式建筑进行系统化人才培养。同时,通过校企合作,邀请高校共同研究编制简单、易懂、操作性强的理论教材,以“以老代新”的方式对工人进行实地教学,一支支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得以建立。截至目前,公司装配式领域技术人员已有百余人,上千名工友实现从“搬砖工”到“装配式产业工人”的转型。
上海分公司连续两年参加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在“大国工匠”展区里,万余人观摩了预制装配式技术成果展示,并得到了各界领导的高度评价。
50多年前,一代宗师梁思成就提出了“‘设计标准化、构建预制工业化、施工机械化”的构想,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在用行动让“规划”变为“现实”,“建”证中国建造持续升级,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