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柳城街道的柳南小区,是南安最早进行城市化改造建设的小区,住户1500户,常住人口5285人。居民们关于小区以往的记忆并不美好——“设施老化严重,维修不及时”“下水道经常堵塞,污水横流”“小区里杂物成堆、垃圾随意丢弃”……曾有段时间,由于各种原因,物业难以为继退出小区,无人管理让“老大难”问题日渐突出。
在小区徒步巡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柳南小区业委会的日常。
如今走进小区,以往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车辆有序地停放在小区道路两旁,小区内没有设置垃圾桶,地上却少见垃圾踪迹,老人们三五成群在活动中心打牌下棋……“小区环境日渐改善”是居民的深切感受。
这样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老旧的安置小区为何能够管理得井井有条?近日,记者一探究竟。
“老管家”身兼多职尝试自己的小区自己管
柳南小区建设始于2005年,总建筑面积21.688万平方米,共有29栋,分为A、B、C、D、E等5个区,周边的村民从2008年起陆续搬迁至此。此前,小区的物业管理一直由拆迁指挥部负责,但由于种种原因,小区原有的物业公司早已撤场。
小区管理陷入“真空状态”,随之而来的环境脏乱和服务缺失,让小区居民苦不堪言——道路坑洼、电梯停用、污水横流、车辆乱停、设施破烂、物业难以融入等问题层出不穷,居住体验不好、安全隐患重重。
改变,从2019年业委会换届开始。“我们自己尝试着管理,看能不能把小区管理起来。”金街社区居委会原主任陈维回自告奋勇,组建起了业委会班子,和陈文培等老同志一起干,想尽办法管好自己的家园。陈维回被推举为业主委员会主任,并成立了自有的物业管理组织,打造了一支“老管家”队伍。
彼时,物业没有经费,平均年龄超60岁的“老管家”们义务上岗,大事小情全都管。
“电梯故障了”“排水管堵住了”“楼道里电灯不亮了”……只要居民一个电话、一条反映,身兼保安、修理工、水电工等多重岗位的“老管家”,都会及时前往巡查处理。
记者探访小区时,A5幢楼下的污水管道堵塞,“老管家”陈文举、陈清海正在现场疏通管道,锯管道、撬井盖、清掏堆积的杂物污物,熟练地解决了因管道堵塞导致的路面积水问题。
“我们把个人号码公布在各楼栋一楼,有问题可以随时给我们打电话。”柳南小区业主委员会监事长陈文培告诉记者,几年来,“老管家”们全年全天候在岗,操持着小区路面修缮、地砖铺设、下水井盖更换、消防设施维修、财务等小区管理大小事务。
从“无人管”到“自己管”,小区逐渐迎来蜕变。
用好空间来创收小区居民免缴物业费
然而,小区管理的桩桩件件都需要开支,小区的“账本”却是捉襟见肘,怎么办?开源节流,是柳南小区进行的又一次探索。
打造“生金池”的第一步,陈维回等人从整合公共资源入手。
“我们把被居民占用种菜、养鸡鸭的空间进行清理整合,并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公共资源进行评估,出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每年有40多万元。”陈文培介绍,同时,重新施划小区停车位、规划建设小区外围停车场,在5个大门分别设置道闸,实行收费管理,每辆车每月缴纳50元,一年可产生约60万元经济收入。
此外,“老管家”们还千方百计降低小区运营成本,他们无偿身兼保安、修理工、水电工、财务等多个岗位;减聘10名保安减少人员开支;小区内不设置垃圾桶,引导居民将垃圾带出小区,减少保洁开支……“花钱的地方多,能省的就省点,每次修修补补所剩的砖头、泥沙等材料,我们也都妥善保存以供下次使用。”陈维回说。
有了资金保障,一个个“老大难”得以解决——在各楼幢室外配套集中停放场所、集中充电设施,解决电线乱拉、空中飞线,以及长久以来电动车充电难、乱停乱放等问题;在各小区路口、电梯安装70多个智能监控摄像头,各楼幢投放灭火器,消除安全隐患……小区从以前的“脏乱小区”变成如今资金有保障、管理有秩序的“安居小区”。
“小区变化很大,现在套房很好出租了,租金也涨了不少。”居民陈大伯说,目前,小区居民约有三分之一为租户。
小区有变化,居民得实惠。如今,在柳南小区,居民不需要缴纳物业费,老年人还能在重阳节得到物业发放的“慰问红包”。
今年10月11日,柳南小区举行重阳节慰问金发放仪式,向168名老人发放“重阳红包”。其中,6名9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1000元,162名65周岁以上老人每人200元。当天共发放慰问金3.84万元。
记者了解到,柳南小区已连续三年发放老年人福利,此前两年由爱心人士捐资,今年的慰问资金由物业出资发放。“我们将继续做好资金的开源节流,把钱花在刀刃上,争取多为小区办实事、为居民谋福利。”陈文培说,自己的家园自己管,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生活画卷在柳南小区徐徐展开。(记者 陈亮亮 李想 通讯员 李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