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陕西: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榆林样板

2024-10-22 17:12:28来源:陕西日报   
核心摘要:近年来,榆林市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首要抓手,紧盯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重点,坚持一手抓示范引领、一手抓整治提升,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打造“千万工程”榆林样板。
近年来,榆林市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首要抓手,紧盯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重点,坚持一手抓示范引领、一手抓整治提升,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打造“千万工程”榆林样板。

锚定目标要求,健全工作机制高位推进。聚焦建设陕西乡村振兴示范区目标,榆林把“千万工程”作为“三农”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按季度召开工作推进会,制定出台《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动方案(2024—2027年)》,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千万工程”推进工作专班,市长亲自带队赴浙江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市级财政整合涉农资金,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省级示范、市级重点村建设。建立工作专班、示范创建、项目管理、督查推进等工作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农业农村局牵头落实,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推进体系,凝聚起推动“千万工程”的磅礴力量。目前,已成功申报认定57个省级示范村,积极创建第二批省级示范村56个,启动75个市级重点村建设。到2027年建设200个左右市级重点村,力争认定200个左右省级示范村。

坚持规划先行,全市一盘棋谋定而后动。榆林坚持战略擘画开新局,一张蓝图绘到底。确定了以“三线两河”(铁路沿线、高速路沿线、国道等主要公路沿线、沿黄流域、无定河流域)周边村庄为重点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总体布局。聚焦百村示范“五好”、千村提升“五优化”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立足西部白于山区、北部风沙滩区、东部沿黄土石山区、南部丘陵沟壑区等不同地形地貌及地域文化特色,统筹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群众参与、适用实用的一村一方案。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佳县、吴堡、清涧沿黄特色保护、农文旅融合村落发展带,横山、绥德、米脂沿无定河流域产业集聚提升带,子洲、靖边、定边青银高速沿线村落环境集中整治带,神木、榆阳、府谷铁路、国道沿线环境优化提升带。进一步探索形成“产业+”(定边先锋村、横山马家梁村)“文化+”(米脂杨家沟村、佳县泥河沟村)“生态+”(神木关崖窑村、绥德赵家坬村)“村企共建型”(府谷新庙村、榆阳白舍牛滩村)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绥德将郝家桥流域沿线的5个行政村整合资源,统一规划,持续推进融合发展,入选全省村庄规划试点。

突出环境重点,紧扣“三大革命”村貌换新颜。榆林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一体化推进厕所、污水、垃圾专项整治“三大革命”。目前,建成卫生厕所33万座,普及率达76.9%;行政村、自然村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分别达94.5%、94.7%;106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管控率35.8%。持续推进“清洁乡村、净美家园”村庄清洁行动,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红黑榜、“五美庭院”评选、道德积分兑换等活动,提高村民自觉维护村庄环境意识。榆阳区创造性提出了“群众自筹自治+政府奖补引导”模式,让村民深度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人人参与、户户共建长效机制;吴堡县建立了“三捆绑一包干”(职责捆绑、人员捆绑、资金捆绑、划片包干)长效管护模式,形成“路洁、户净、村美”的优美环境;子洲县实行清洁运行“市场化”,将环卫保洁“外包”助推乡村面貌提“质”增“颜”。各县开展煤改电、煤改气项目,乡村生产生活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产业发展,做活“土特产”富民又兴村。近年来,榆林不断优化特色农业产业布局,紧紧围绕羊子、马铃薯、山地苹果、大漠蔬菜4个百亿级产业和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做响做亮区域优势名品,着力打造一批新型经营主体、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正在加快向旱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迈进。全市成功创建国家级陕北肉羊、小杂粮产业集群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产业强镇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2个,建成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省级87家、市级188家,依法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1014家,创建国家级示范社45个、省级130个、市级607个,纳入全国名录库系统家庭农场19435家,培育省级示范农场414家、市级540家,已经成为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实施“千村光伏”行动,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增加“阳光收入”。坚持做“家”“庭”文章,引导农民整合发展各具特色的庭院经济,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让一个个农家小院充满生机。截至目前,发展庭院经济累计财政投入2.3亿元,受益群众1.5万户。2023年,全市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3万元,同比增长8.1%。持续强化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今年有望实现全部“消薄”,有314个村集体经营收益超5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创历史新高。

加快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共建美好家园。2023年以来,榆林市启动“个十百”示范村创建工程,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六化同步”要求,精心组织实施了一批群众呼声较高、发展迫切需要的民生项目,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有序推进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向村覆盖、向户延伸,扎实推进农村水、电、路、气、讯、网、物流提档升级,逐步实现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显著提高了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现已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美丽宜居乡村各5个,累计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00个,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467个,为“千万工程”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乡村治理,抓好试点示范厚植新乡风。榆林坚持党建引领“五治融合”,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榆林强化“政治”引领,聚合力、破难题,运用“法治”手段,“浓”学法氛围,“树”法治观念,保稳定、促和谐。涌现出绥德县满堂川镇“说事堂”工作法,入选了“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突出“德治”教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以厚德润百家、育文明,定边县定边街道办“四李诊室”调解工作法,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榆阳区“五级五长”工作法、“拴正人家”树立文明新乡风。创新“自治”机制,以民心增动力、激活力,神木市“一网管全域”全科网格化管理模式等一批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运用。提升“智治”能力,用活雪亮工程平台,以科技强支撑、提效能。

奋楫扬帆,新时代新征程开启新篇章。下一步,榆林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学深悟透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丰富内涵和精神要旨,以“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建设为载体,坚持“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理念,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大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久久为功、压茬实施,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责任编辑:袁冬亮)
下一篇:

南京栖霞长江村开展美丽乡村志愿行动

上一篇:

绿色建筑“碳”寻可持续发展之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