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让农村富起来美起来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亚:让农村富起来美起来
“春风送暖跨新纪,特色脱贫奔小康。”这是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脱贫村民苏祥海家新房上的一副对联。对联背后,是摘掉“穷帽子”的欣喜和感激。4月8日,苏祥海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去年,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他发展青瓜、豇豆和养羊等产业,挣了7万多元。
那受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村民132户550人,通过发展青瓜、竹狸和林下养蜂等产业,去年底,所有贫困户已脱贫出列,村容村貌如今也大为改观。
那受村整体脱贫、焕然一新,是三亚农村富起来、美起来的一道缩影。这离不开三亚近年来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
脱贫攻坚:
贫困发生率降至0.096%
“火龙果树结出的是‘幸福果’。”4月8日,三亚市天涯区台楼村脱贫村民黄良和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他在村里的火龙果基地上班,月工资达到3000元,下班后还可以照顾家庭。“发展特色产业,为贫困村民提供可持续增收的产业载体,是三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力量。”三亚市扶贫办主任冯永杰说。
据三亚市扶贫办统计,在农业产业方面,2018年该市投入产业扶贫专项资金2026.76万元,发展特色产业项目22个,产业组织化程度达63.6%;在科技扶贫方面,去年全市举办种养殖技术培训258期,参训者8368人次,并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到田间地头送技术;在光伏扶贫方面,2016年至2017年实施的618个光伏扶贫项目已全部并网发电,2018年发放补贴93.86万元;在旅游扶贫方面,开创“景区+电商+贫困户”扶贫新模式,并设计了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三亚还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加强扶贫保障。2018年发放教育补助约700万元;实现贫困人口参保率100%,大病专项救治100%完成。
多项有力举措,使三亚脱贫攻坚工作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全市建档立卡人口2264户10018人,脱贫人口2188户9770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的2.11%降至2018年底的0.096%。
美丽乡村:
自然环境美,人文风尚美
一些废旧物品成了颇有灵气的海鸟、螃蟹等造型的艺术品,为三亚市西岛渔村的民宿平添“艺术范”,成为吸引游客的看点之一。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不少游客来到这里,村民们出租闲置房,依靠旅游业实现增收。
吉阳区中廖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了“文化+旅游+城镇化”模式。2016年,三亚为中廖村引进深圳华侨城集团,秉承“文化+旅游+城镇化”思路,抓住“土”“野”“俗”“古”等特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这个村成为全市有名的旅游村。
中廖村不仅自然环境美,人文风尚也变美了。村民黎慧爽说:“我们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后,村民们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将腾出的精力、财力用到发展农业生产和旅游业上,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三亚市政府汇总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全市47个行政村美丽乡村项目开工,投入28.38亿元。2019年初,该市推进19个行政村美丽乡村项目前期工作,并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随着三亚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涌现出了一批可圈可点的村庄:文门村获评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西岛渔村获评国家级休闲渔业品牌“最美渔村”,北山村、中廖村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中廖村精品民宿、西岛耕读者民宿,则获评海南省第一批民宿创建示范点和“海南十佳民宿”。
乡村振兴:
在区域协调发展上争做表率
在三亚市海棠区北山村,村民苏族花脸上的笑意不曾减少,“除了随舞蹈队在景区景点和展销活动中演出挣钱,还有养鸡和种植冬季瓜菜的收入,手头越来越活络,日子越过越舒心。”
北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霍东华介绍,2016年以来,政府部门共投入1700余万元,完成了村庄的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等工程。2017年和2018年,北山村举办了两届美丽乡村旅游文化节,推出了“北山集市”“北山欢歌”等旅游品牌。该村还推出“海棠湾北山洋”APP,带动周边地区特色农产品、生鲜水产品、黎族手工艺品通过电商渠道畅销省内外。
北山村模式是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有益探索。
新的一年,三亚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据悉,三亚将以产业为核心,探索建立“一村一企”帮扶模式,加快推进全市92个行政村、491个自然村美丽乡村建设;着眼于全域旅游,挖掘特色资源,引入多元市场主体,因地制宜丰富乡村游产品;支持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项目,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加快建设共享农庄。
“以‘多规合一’引领城乡建设,在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争做表率。”三亚市市长阿东表示。
(记者易宗平)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