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北宅村:聚焦村域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4-09 10:48
 近二十年来,随着北京市怀柔区北宅村的经济发展迈上一个个新高度,北宅村领导认识到:一方面,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为了让农民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改革成果,城市建设的公共休闲娱乐场所,农村同样也应该有,否则就背离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现代的农民文化水平大大提高,非常注重精神追求,富裕起来之后更渴望自己的精神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充实快乐,能和城里人一样在闲暇时带着家人到公园散散步,锻炼一下身体,放松一下心情。
 
  从1996年以来,北宅村相继建成了小龙山公园、明星公园、二环南公园、文化公园、水上公园等多处公园绿地,是名副其实的“园中之村”,而北京红十字会国际健康养老中心院内,也改造原来的河滩地,建成了美轮美奂的中式园林,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北宅村的整体环境,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相得益彰的和谐发展理念。
 
  北宅村北是“世纪公园”,占地40亩,总投资46万元。该公园位于村北一处荒山坡,站在山坡顶上,北宅村的秀丽全貌尽收眼底。为增加村内景致和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该村对山坡进行了整体规划,在山上建起了名为“平安亭”的仿古凉亭,修建了1000米上山的水泥步道,四周栽植了油松、桧柏、黄芦等绿化树木5000株,村民茶余饭后,登山观景,心旷神怡。
 
  北宅村南是“水上公园”,占地8亩,投资80万元。该公园以前是一个全村的生活污水和两个猪场的污水、粪便排放的废水坑。经村里多方联系,建成日处理污水600吨的环保型的污水处理厂,废水可以浇灌粮田、养鱼,进行二次利用。近年,北宅村又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设计,整理水面2500平米,浆砌护坝1200米,在水面中央兴建了仿古凉亭,通往凉亭的水面步道500米,水面布满了荷花。水上公园的建成,不仅改善村内环境,还成为村民理想的休闲纳凉场所。
 
  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公园形式,北宅村的公园在景观上侧重于建设适应乡村居民生活的内容和元素,在文化上侧重于承载北宅历史地段所表现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发扬,在生态上侧重于北宅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北宅的小龙山公园,公园依着小龙山造景,整个小龙山就是一座公园。顺着步道拾阶而上,小龙山顶是一座精致的亭子,这里犹如北宅的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北宅村。
 
  小龙山公园的绿化多用的是青松翠柏,北宅村在明朝时,葬有开国功臣朱能及其子孙,被后人称为“小十三陵”。当年“小十三陵”周围也一定是青松翠柏郁郁苍苍,因此松树、柏树对于北宅村来说,可以说是延续数百年的地道的“乡土树种”。 站在小龙山顶,脚下松柏列阵,远处排列开来的是街道规整的北宅新村,一种思古幽情勃然而发。
 
  北宅村最精致的园林景观要属北京红十字会国际健康养老中心,养老中心的大门就很别致,上面屋顶是中国传统的歇山顶样式,下面开一个门洞进入,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进入大门,沿着平整的小路向着远处的山间前行,路边稍远处、绿色掩映中的,是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和别致的长廊;而近处雕梁画栋的,则是住宿休息用的四合院。走进四合院,真是“此中有乾坤”:既富丽堂皇、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又能让人感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与舒适。
 
  这里的茶室给人的印象很深刻,它坐落在一个美丽的池塘中心位置的亭子里,通过栈桥与陆地相连。坐在茶室里,透过窗户,近处是绿水清幽,荷叶田田,远处是浅山婀娜,绿树葱笼,不禁令人想起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田园美景。茶室里不仅茶香馥郁,装修也很有品味,与朋友在此品茶谈天,不啻是人生一大快事
 
  从茶室里出来,徜徉在健康养老中心院里,绿林环抱、花果飘香、珍禽栖息,一幅田野牧歌的绝好图画。在这里,喜欢修身养性的人,可以体味到“世外桃源”的意境和农家特色;平时工作繁忙的人,在古朴又现代的四合院,可以放松身心,享受舒适、温馨的星级服务;而爱好运动的人,除了可以沿着山间小径登高望远,在茂盛的松林间享受着“森林浴”,还能在游泳馆、健身房、羽毛球馆里有氧运动,挥汗如雨。这的空气是新鲜的、天空是蓝色的、花草是芬芳的、时空是静谧的,令人感觉远离了尘事的喧嚣,一种久违的惬意不禁萦绕在心头。
 
  北宅村由于远离城市和污染,拥有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流、丰富的植物资源、朴实宜人的乡村农舍等,因此具有天然的园林造景条件。位于北宅村东南角的文化公园,便是充分利用了这些条件,因地制宜,把人造设施、景观和原有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统一的田园风光。
 
  北宅文化公园占地面积近百亩,因此又称百亩公园,是2008年奥运会前,北宅村利用原来的河滩地和村边的杨树林改造成的公园。2016年9月份,北宅村党支部、村委会,再次投入资金数十万进行公园改造。
 
  在文化公园北面,距离北京红十字会国际健康养老中心大门口不远,有一条地砖铺就的宽阔的人行步道延伸进公园。顺着这条步道越往文化公园里面走,银杏、五角枫、碧桃、海棠、月季……各种植物越是茂盛,在四周高大的杨树林的衬映下,姹紫嫣红,甚是好看。
 
  在文化公园里,有崭新的各种健身器材、乒乓球案,有专门跳广场舞的场地,甚至还有一座标准的网球场。不仅成年人在这里可以强身健体,就是小朋友在这也能找到乐趣——这里还有适合小朋友嬉戏玩耍的沙地和一处人工湖,湖中的小舟,造型分明就是一只可爱的鸭子,坐在这样的小船上,一定会让很多小朋友“乐不思家”的。
 
  在文化公园的最南端,是流经北宅的怀九河,河水清澈,时常吸引来游人在此呼朋携子,看“鱼翔浅底”的原生态,感受“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轻松。在这里,公园的景观设计巧妙,因为公园的地势比河道高些,利用外部天然的河道,通过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借景”的手法,既拓展了公园的视野,而又使河道形成了公园外部一道天然的“篱笆”。
 
  北宅文化公园改造后,人行步道进行了拓宽,新铺的地砖面积达到5000平米,不仅道路比以前宽阔了许多,而且路两边还有路灯,同时还对公园与公路相邻的地方,通过栏杆进行了隔离,只留一个出入口,进一步保证了游人的安全。
 
  “因为整个公园安装了150盏路灯,现在晚上来文化公园遛弯、锻炼身体的人很多,村里派了保安进行巡逻,保证了良好的治安。”陪同游览的北宅村支部委员段福强介绍说。
 
  北宅村文化公园紧邻北京红十字会国际健康养老中心,文化公园不仅是北宅村民的一个愉悦身心的好去处,对住在附近的老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养生的“福地”。
 
  据北宅村领导介绍,北宅村在多年的乡村公园建设中遵循四个原则:以人为本,更多地考虑人的需要,甚至是不同人群的要求;因地制宜,尽可能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成本、继承传统,体现地域特性,用乡土树种;生态优先,以改善和调节乡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创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改变,传统的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多方面的需求。
 
  公园是居民生活环境的“肺”,起着净化空气的重要作用,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公园必不可少。2013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曾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而一个地方的公园,不仅可以让人民群众有一个清新干净的环境,同时还是一个可以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更是一个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场所和载体,因此乡村公园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怀柔区北宅村多年来在这方面的成功实践,值得很多地方学习和借鉴。(李炜)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