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政企联动 全域覆盖”打造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台州市黄岩区“政企联动 全域覆盖”打造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2018年,台州市黄岩区打造“政府市场双牵头”的分类新模式,从示范试点出发,向全城区覆盖,通过政企联动、双头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区垃圾分类系统建设,着力打造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截至2019年初,该区已完成11条城区主干道2600个垃圾分类投放容器升级,62家单位、92个小区、47所学校的垃圾分类点位改造,实现城区垃圾分类覆盖面85%;成立垃圾分类“百人讲师团”,宣教工作常态化走进7所学校、22个单位;形成智慧平台日常监控、物业分拣员常态化巡查、考核小组不定期抽检的多渠道监管流程。构建集大件分拣、可回收处置、餐厨消纳、其他焚烧等功能的终端分类处置体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化处理率100%,居民分类参与率80%、分类知晓率80%、分类投放准确率70%。
系统性谋划,形成政府市场齐抓共管格局
一是“顶层设计”明确政府市场责任边界。2018年5月,黄岩区政府第七次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将主城区垃圾分类工作按服务场所分成两大块,分别由政府和市场主导落实。一类是大部分的小区、单位和学校,实行集中市场化服务外包。其中107个封闭式住宅小区、53所公立学校、所有党政机关单位和青年路、横街路等5条主干道,6年预计投资额3.3亿,由中标单位苏州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垃圾分类运营工作。另一类公共区域场所,如次干道、商场超市、餐饮酒店、银行国企等,由区分类办统一牵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场监管局、文广旅体局、商务局、东西城街道等部门单位共同配合,落实责任区域内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开展。
二是“挂图作战”有计划分解工作任务。制作黄岩区“垃圾革命”工作计划表和“作战地图”,图表中标明每一处点位位置和工作推进进度,让所有分类办成员可以简洁直观了解片区创建推进情况。截至2018年底,圆满完成7个省级示范小区、10个市级示范小区、30家市级示范单位和学校、10个示范市场、10家餐饮示范点、一条定时定点收集分类点创建工作,共计投入垃圾分类系统建设资金约5250万元。
三是“提案督办”强化各单位责任落实。健全督查机制,把垃圾分类列入黄岩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并通过人大、政协重点提案督办的形式,定期开展现场督察、督办座谈会,有力推动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有步骤推进,打造分类各环节特色亮点
一是前端投放“标准化”。规范前端分类设施投放标准和四分类标识颜色,打破传统城区多套垃圾桶并行使用的局面,按照“五个一”的原则,在每个小区或单位统一设置一个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栏、一块分类职责牌、一组四分类投放容器,每个单元或办公室放置一组两分类容器,每300户比例配备一名分拣人员。目前已置换城区主次干道不规范垃圾桶1600个、果壳箱喷漆1000只,投放智能设备452台,投放比例占服务点位的28%。完成62家单位、92个小区、47所学校的分类垃圾桶点位改造,占市场化服务范围的85%;完成所有大型商场超市、银行国企和车站等分类设施规范投放。共计在小区、单位和学校安排分拣、督导人员114名。在此基础上,各小区、单位或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宣传栏内容、垃圾桶设计风格,形成各具特色的前端垃圾分类氛围。
二是中端收运“专线化”。在环卫原有53台垃圾收运车辆的基础上,增配垃圾分类运输车辆25台,包括其他垃圾车15辆、易腐垃圾车2辆、可回收车7辆、有害垃圾车1辆,建立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其他垃圾等分类清运专线21条,规范垃圾分类清运流程。打通垃圾分类“直运模式”,从原先将小区垃圾运到中转站堆放后再运往填埋场的转运模式,变成小区直接运到填埋场模式,有效规避运输过程中因抛洒滴漏造成的二次污染。
三是末端处置“特色化”。针对黄岩城区面积狭小、垃圾总量大、垃圾处置方式单一的问题,黄岩加紧布局谋划,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引进不同处置方式,积极构建具有黄岩特色的终端分类处置体系。餐厨垃圾方面,启动餐厨垃圾“集中+分散”处置的新模式,将主城区划分为8个网格片区,建设1座日处理量约12-14吨的餐厨垃圾集中处置中心和8个日处理量4-5吨的分散处理点,将餐厨垃圾的处置地点分布到不同区域,实现餐厨垃圾“化整为零”。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方面,建设大件拆解、有害暂存和可回收分拣为一体的大型分拣中心,现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正在投入试运行。其他垃圾方面,在原有日处理量800吨的垃圾填埋场基础上,升级建设日处理1200吨的垃圾焚烧项目,去年11月底已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底完工。
立体化监管,建立全方位分类管控体系
一是形成“互联网”线上全流程跟踪。该区着力推动“互联网+垃圾分类”,将智能垃圾箱自动称重、车辆视频监控、后台大数据分析等IT技术融入垃圾分类各个环节,实现各类垃圾运输处置全程透明化。所有点位的智能垃圾箱均可自动称重并上传数据到后端平台,并要求三方公司在垃圾运输车辆装配车载实时监控、终端处置中心和各个中转站加装视频监控,接入该区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监管人员无需前往现场,即可随时通过平台查看每日点位各类垃圾产量,了解清运车辆是否混装混运、终端环节是否按规定处理,从而规范各类生活垃圾的清运处置。
二是强化考核组定期线下现场督考。该区所有乡镇街道和分类办成员单位均已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要求每个单位推选1-2名垃圾分类负责人,具体监督各自单位内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三方公司进行日常监管考核,形成齐抓共管,有效监督的局面。去年10月份起,该区分类办借全省文明指数测评之际,联合市同创办、分类办对各示范点位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督查考核、交叉检查,实地查看商场、超市、餐饮酒店、国企等重点点位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发放督查整改单12份。
三是发挥“红色物业”作用融入分类督考。为了防止工作扯皮,提高作业效率,真正推动垃圾分类落实到户,该区将垃圾分类与“红色物业”推进相结合,在投放密集时间段,发动社区内现任党代表和离休干部,在垃圾桶周围定点指导,督促居民正确投放,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规范分类行为。同时该区创新性地将物业保洁人员与垃圾分类服务企业的分拣员、督导员队伍进行整合,根据实际情况在小区选用部分踏实肯干的保洁人员同时承担二次分拣和宣传督导工作,帮助居民培养分类习惯。(黄岩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城市管理局) 供稿 编辑 张婷婷)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