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时刻 湖北建院斩获世界级赛事金奖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摘得金奖,成就了湖北建院学子青春岁月的“高光时刻”,背后有着专属他们的成功密码。
夺冠,荣耀时刻
10月28日,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资源环境与安全赛道—地理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赛项在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落下帷幕。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市政工程学院北斗+智慧城市专业群李飞达、李闰老师指导的学生陈文冲、吴迪、陈亮、程冰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62所院校近500名师生同台竞技,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卓越的团队协作、突出的创新理念一举夺得本次大赛金奖(全国第二名)。这是湖北选手在该赛项上首次夺得金牌,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参赛团队以“黄鹤楼的数字重生”为参赛项目,沿用李闰老师在省住建厅的科技课题“多源数据融合建模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应用”中的技术路线,围绕北斗+智慧城市专业群的建设目标,将北斗定位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摄影测量技术相融合,通过毫米级精度基准、高密度点云、高分辨率影像等技术手段,将多源数据融合三维建模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景区等智慧中国的建设中,为“数字中国”提供空间数字底座。该项目能实现黄鹤楼等复杂古建精细化建模,为古建智能化诊断、风险评估提供数字基础,同时在灾害预警、智慧安防、智慧旅游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8年以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16届,办赛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提升。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面升级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赛是教育部牵头、联合国家部委和事业组织举办的一项公益性、国际性职业院校综合技能竞赛,是举办历史最久、联合主办部委最全、赛项数量最多的世界性综合技能赛事。
品质,匠心打磨
今年,大赛的设置赛项改为设置赛道,改变原来赛项内与具体专业对应的单一技能比拼的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运用专业技能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今年3月,参赛团队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备赛,由于拥有去年国赛二等奖的比赛基础,成员们信心十足。“我们今年就是冲着金奖去的。”参赛选手陈文冲表示。但在十月,面对突然发生的赛制变化,大家还是倍感压力。指导教师和同学们争分夺秒,在吃透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参赛团队、修订参赛方案,以服务住建行业为核心,融入荆楚建筑文化特色,最终确定了“黄鹤楼的数字重生”参赛主题,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有变化,才能有改进,有突破。”参赛选手陈亮说。
备赛过程中,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校领导多次亲临备赛现场悉心指导,为项目优化把脉定向,鼓励师生团队全力备战,极大地鼓舞了参赛队伍的士气。迎来朝霞,送走黄昏,经过240多个日夜的刻苦训练、精心打磨,最终他们在大赛中斩获金奖。
“当我们得知自己获奖的那一刻,大家都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这次比赛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技能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技能,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赛后,参赛选手程冰洁激动地说。
“为自己争人生、为父母争光彩、为学校争荣誉!建院学子做到了!”队员们凯旋时,校长董文斌率校办、教务处、市政工程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赴武汉火车站,欢迎载誉归来的参赛团队并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祝贺。
奋斗,从未止步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高度重视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支持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懂城市、有技术、有艺术、有情怀的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实用人才。
对明天最好的准备就是今天的尽力而为。学校近年来始终坚持服务地方不动摇,坚定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之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深度融接。“工地变课堂”,实现育训结合、德 技兼修、知行合一;“场馆变赛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赛事活动中拓视野、提技能、展风采,在服务赛事劳动中强素养、长知识、传文化;“大师变导师”,厚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坚定技能强国信仰,强化技能报国意识......本次大赛优异成绩的取得,是湖北建院常年来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成果。
湖北建院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聚焦行业所向、社会所需,积极推动竞赛成果向日常教学与生产实践转化,培养“一懂三有”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数字中国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服务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感言:
吴迪:我们是一个精诚合作的好团队。艰苦备赛以及从中获得的成长和提升,都是青春极其宝贵的经验。
程冰洁:赛场上考验的不只是经验和技能,更多的是综合素质,练好一技之长,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让心中梦想早日实现。
李飞达(教师):技能大赛不仅是技能与知识的竞技场,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这次比赛让我们接触到了前沿的技术与方法,更加坚定了我们服务于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国家重大需求,技能报国的决心。
李闰(教师):教学要立足岗位真实需求、服务产业需要,聚焦生产项目实际问题,细分教学技能点,有的放矢,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趋势保持同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