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风云之二——民军激战荆沙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4-06-21 14:20
张 俊
 
八岭山在荆州城的西北,距城约四十多里,因有八道起伏的山岗而得名。这里曾经是楚国贵族的墓葬地,相传楚庄王就埋在这里。元代之前八岭山名龙山, 东晋荆州刺史桓温,曾经带幕僚在重阳节登龙山,与孟嘉(陶渊明外祖父)、孙盛等人饮酒赋诗,留下“龙山落帽”的佳话,《晋书》记载了这件事。
 
八岭山历来是荆沙人的郊游踏青之地,但是在1911年11月19日,这里打了一场恶仗,一方是从宜昌杀来的民军,另一方是驻防荆州的八旗军(简称“八旗军”)。
 
1邓金标组织的民军攻打八岭山敢死队
邓金标组织的民军攻打八岭山敢死队
 
民军首领唐牺支,字以祀,湖南慈利三官寺人,土家族。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他考入湖南常德西路公立师范学堂,本想吃一碗安稳教书先生饭的他,看到大清官员的腐败无能,便去投考了武昌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未等毕业就加入了湖北新军,在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一标一营,由正兵、副目、正目、排长升到了事务长。唐牺支是军中的思想活跃分子。他先是发起成立了群治学社,后又参加革命团体振武学社和文学社,成为湖北新军革命团体中的一名反清骨干。
 
1911年5月,朝廷下令将商办铁路干线的路权收归国有,派原湖广总督端方为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强行接收粤、湘、鄂、川四省的铁路公司。由于朝廷与英、德、法、美四国银行团签订出卖路权借款合同,由此激起四省绅商的愤怒,从而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这年七月,为防范川汉铁路工人闹事,新任湖广总督澂瑞从武昌湖北新军调两个营到宜昌驻防,早就有起义计划的唐牺支,正好随着这支部队来到了宜昌。
 
在唐牺支到来之前,宜昌革命团体公益会就在秘密进行反清活动。这个团体在宜昌西坝川主宫成立,会员近三百人。唐牺支等革命党人到宜昌后,立即与公益会骨干胡冠南、严绍陵、张径武等人取得了联络。这年的十月十日夜晚,武昌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了起义,驻宜昌清军巡防营统领崇欢、新军第一营管带戴寿山、施化龙等人弃军离队,唐牺支抓住这天赐良机,也在1911年10月18日夜里发动起义,并一举光复了宜昌。
 
随后,宜昌召开了社会各界代表大会,公推唐牺支为鄂军政府驻宜昌分司令部司令长。唐牺支在稳住宜昌局势后,便传檄宜昌周边的州、府、县,敦促满族官员投降,汉族官员归顺。真是应了“人心思汉,天已厌胡”那句话,檄文所到,汉人闻风而动,一些旗人也纷纷归顺。
 
但是荆州将军连魁的态度却很暧昧。他一面托英国驻宜昌领事向唐牺支传话,说要与宜昌民军互不相犯,荆州保持中立;另一面又加紧备战,防止民军攻打荆州。唐牺支曾派张鹏飞参谋长去荆州秘密侦察,他回来的说:“八旗军”正在抓紧招募新兵,并且在八岭山、万城一带进行了布防;在沙市的马王庙、金龙寺、“洋码头”、文星楼、章华寺等处,都新设了炮台。“八旗军”左翼副都统恒龄是个主战派,他准备与民军决一死战。
 
荆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荆沙之地,襟江带湖、水运极为方便。在此用兵,西出可攻宜昌,东下可击武汉。武汉与宜昌起义后,荆州就是两地之间的一颗钉子,如果民军能早点将这颗钉子拔掉,则既可去宜昌的压力,又可消除对武汉的威胁,使鄂西和鄂中的革命势力连成一片。湖北都督府和宜昌分司令部,对这一点看得十分清楚,拿下荆州是弓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
 
1911年10月26日,湖北都督府都督黎元洪向荆州将军连魁发出专电:“本都督起义武昌,四方响应;义师所过,不肯妄戮一人。尔旗兵等人归化中国二百余年,本都督决不肆行杀戮。现正派大队入荆招抚,如肯归顺,速将军器、旗册全行搬出,当与汉人一律看待。”荆州将军连魁见电后,对此不作回应;到了十一月初,唐牺支又派投降的满族官员松宽、存喜二人赴荆州劝降,结果又是无功而返。在断定招抚荆州已不可能后,民军分司令部政事参谋胡冠南劝说唐牺支司令长,立即发兵攻打荆州。
 
唐牺支随后下令,将民军分为四路,实施夺取荆州作战计划:第一路,由参谋关克威带领,夺取当阳、攻打荆门,切断荆州与襄阳之间的联系,以防止“八旗军”北窜;第二路,由管带邓金标带领,取道当阳的河溶,攻占八岭山阵地,打掉恒龄的指挥所,迫敌退缩到荆州城;第三路,由管带欧阳超带领,先取枝江的江口,而后攻取万城,突破“八旗军”在沮漳河的防线,与邓金标部形成夹击荆州城之势;第四路,由标统喻洪启带领,乘小火轮顺江东下,先拿下沙市重镇,而后在金龙寺以西的寸金堤一带构筑工事,伺机从东、南两个方向对荆州城发动攻击。这次作战,由喻洪启标统任前线总指挥,统一节制各路队伍,唐牺支则随后率领大军东下,一举拿下荆州。
 
1911年11月初,各路人马开始按作战计划行动,最先传来捷报的是关克威部。关克威是江陵龙湾人,是共进会在湖北新军第八镇第三十二标二营的代表,宜昌起义后任宜昌分司令部的参谋官。十一月十九日,关克威率一营人到当阳,荆门知州周嘉琛见义军兵临城下,立刻让人挂起白旗,打开城门迎接民军入城。随后关克威部又攻占了荆门,切断了荆州与襄阳清军之间的联系。
 
也就是在同一天,邓金标部经河溶抵达八岭山下,欧阳超部则经江口到达万城附近。面对八岭山、万城的“八旗军”防线,民军摆开左、右两路攻击架势。“八旗军”前线指挥、左翼副都统恒龄,早已在八岭山、万城一带部署了两千多名精兵,还在八岭山上建了一个炮兵阵地,从那里可以居高临下地打击民军。
 
十一月十九日,为避免白天进攻被大炮轰击,邓金标部于深夜向八岭山守军发动攻击。“八旗军”凭借有利地形作拼死阻击,密集的子弹把山上的树木都打断了,炮弹不时地从山上飞出,山谷中炮声、枪声、喊杀声此起彼伏,回响不绝。
 
“八旗军”顽强的防守,固然给邓金标部的冲锋造成极大的阻力,但是民军以一当十,越战越勇,而“八旗军”则无心恋战,节节败退。经过四个多钟头的激烈战斗,民军击毙“八旗军”百余人,于第二天清晨拿下八岭山阵地,打开了通往荆州的大门。当时,一个英国记者关注了这场战役,他冒险拍下一张邓金标组建敢死队的照片,后来制成明信片在全球散发。
 
2荆州将军连魁(右起第三人)会见客人留影
荆州将军连魁(右起第三人)会见客人留影
 
同日夜晚,欧阳超部在万城、沮漳河一线也发起了攻击。他们原打算偷渡沮漳河,却不料在渡河时被堤上守军发现,在守军密集的炮火扫射下,进攻部队不得不后撤。十一月二十三日深夜,欧阳超组织了一支百人敢死队,在一个叫谢之路的武师带领下偷渡沮漳河,趁着大多数守军还在熟睡,突袭了万城守军兵营。“八旗军”在丢下几十具尸体之后,被迫退守梅槐桥一带。
 
梅槐桥又名“枚回桥”,原为太湖港上的一座木桥。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乡民郑继周等募资,将木桥改建成一座三孔石桥。这一带湖塘港汊众多,芦苇又高又密,恒龄将这里作为守卫荆州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因为从这里再住东三十余里就到了荆州城下。
 
十一月二十五日清晨,欧阳超部向梅槐桥一带的守军发起攻击。这一战打得异常激烈,双方都死伤了不少人,但由于有赶来增援的邓金标部作策应,欧阳超部经过一番拼杀,最终占领了梅槐桥一带的阵地,“八旗军”被迫退守戴家山西南山地、贝子桥一带。
 
眼看着民军再冲杀几次,就要兵临荆州城下了,急红了眼的恒龄决心作最后一搏。在二十六日拂晓,他亲自带着一支三千多人的精兵敢死队,分五路气势汹汹地向梅槐桥一带反扑。欧阳超部虽然顽强地进行了抵抗,但终因连续几日作战,人员伤亡过大又未来得及补充,因而渐显退缩之势。好在这时邓金标部从侧面发起了攻击,并一举突破“八旗军”在戴家山阵地,从而削弱了敢死队的反扑势头,帮助欧阳超部守住了梅槐桥阵地。
 
民军两支队伍配合作战,左右呼应,一时士气大振。随后,欧阳超部对防守贝子桥的“八旗军”发起攻击,由于守军担心邓金标部抄后路,便无心再战,掉头向荆州城方向溃逃,贝子桥遂落入民军之手。从这里到荆州城不过七里地,邓金标部和欧阳超部分别从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像一把“大铁钳”伸向了荆州城。
 
民军战斗力之强、进军速度之快、“八旗军”之不堪一击,都让荆州将军连魁等将领感到十分吃惊,也同时深到了巨大的惊恐。他们一边向朝廷连发电报请求派兵增援,一边让溃退下来的“八旗军”陆续退入城内,打算紧闭城门作最后的抵抗。
 
喻洪启总指挥率领的队伍约有一个营,他们从宜昌乘“小火轮”先到枝江的江口,而后顺江东下去取沙市。十一月二十七日天亮之前,“小火轮”快到沙市“洋码头”时,船上所有的人都做好了被岸炮轰击的准备,但出乎意料的是,非但没有挨一颗炮弹,反而受到沙市商防团熊步云老总的热情接应。喻洪启部随后收复了清军沙防巡营沿江炮台和船只,顺利地进入到沙市城区。
 
荆州将军连魁在决心固守荆州时,曾下令让沙市商会为其筹集巨额军饷,且必须限期完成,否则拿人头是问。沙市商会的人对此是又恨又怕,只盼望民军早日来解救他们脱离苦海。为了迎接荆州的光复,沙市商会早就以维持市面治安为由,组建了一支五百人的商练营,同时还联络各绅董兴办团练,组建了元、亨、利、贞四个局。这些团勇白天训练,晚上巡逻,今早去迎接喻洪启部的正是商防团派出的人。
 
在喻洪启部进入沙市城区后,沙市商会便派人四处散发传单,通告各商铺和居民悬挂白旗,同时准备丰盛酒席以犒赏民军。全市民众对此是齐声响应,市区内一片欢声笑语。沙市商会借民众热情高涨之际,又组织了多场演说会,大力宣扬民军实力、宣传革命宗旨、散步各省响应武昌起义的消息,同时还号召民众剪掉头上的“猪尾巴”,整个沙市城区呈现出一片走进共和的新气象。
 
喻洪启带的这支队伍总共只有三百多人,而“八旗军”仅在草市的土门头守军就有一千多人。他担心兵力过弱遭“八旗军”穾袭,便下令将队伍拆散,三五成群招摇过市,造成民军主力已攻占沙市的假象,以迷惑荆州城的“八旗军”。
 
十二月七日上午,又有一支民军队伍进入沙市,他们是湖南西北安抚使兼统武字军王正雅的部队。当时,王正雅部在收复湖南澧县、湖北松滋之后,听说唐牺支部正在攻打荆州,想到那里是富裕之地,便带着一千七百多人赶来增援。当晚,喻洪启与王正雅会商后,决定立刻向草市的“八旗军”发起攻击。这一仗打得也十分激烈,“八旗军”死伤了百余人,民军也死伤了数十人,但民军强大的攻势,最终迫使“八旗军”残部退守到荆州城。
 
拿下了荆州城外的沙市、草市两大镇,民军的四路大军便完成了对荆州城的合围。攻占荆州城,已成瓮中捉鳖的定局。
 
(选自《荆州古城往事1876――1949》)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