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城市颜值 铸就高品名片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全周期和精细化管理理念,持续优化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跑出湖北城管系统“二次创业”加速度,湖北省城市管理执法监督局联合《中华建设》杂志社出刊《荆楚蝶变·湖北城管“二次创业”展新姿》,以下为荆门市城管执法委工作经验介绍。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苏鹏 黄峰威)荆门,一座镶嵌在湖北腹地的珍珠,这里是楚文化的发源之地,每一寸土地都似乎能吟唱出古老的篇章,每一条街道都仿佛能回荡起千年的楚歌。
行走其间,大街小巷仿佛经过精心雕琢,每一寸地面都犹如匠人的细作,显露出城市的精致与井然。每条街道都像是用心绘制的画卷,将城市治理的高水准娓娓道来。
建设美丽街区 打造城市客厅(周虎平摄)
汗水交织诗行 书写城市热爱
在荆门,城市管理水平之高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完善,更显现在居民自觉维护环境的文明意识上。公共设施规整明亮,服务设施便民高效,无不展示着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与人性化。
荆门市城市管理工作一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城管部门作为创城创卫主力军,一直为“两创”成功和定期复审竭尽全力,展现担当。2023年,负责推进西河小流域生活垃圾分类,创建“生态绿岛”模式;推进便民疏导点建设,服务流动摊贩,两项工作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3月,荆门市城管委在全省城市管理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7月,全省住建系统工作会上,省厅刘丰雷厅长为荆门城管打造的“铿锵蓝玫瑰”队伍建设品牌点赞。打造“干净城市”、楼顶招牌整治、市政设施快速修复处置、重大活动环境综合保障、道路扬尘治理、防范应对极端天气等工作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在全市总结表彰大会上,市城管委获评“荆门市2023年度政绩目标考核立功单位”荣誉称号。
背后一项项成绩的取得,源自于荆门城管人不懈的拼搏与付出。是他们默默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无论严寒酷暑,始终如一地维护着城市的秩序与面貌。他们挥洒的汗水交织成最真实的诗行,抒写着对城市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承诺。
组建“铿锵蓝玫瑰”女子先锋队(周虎平摄)
擦亮城市名片 提升城市品位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颜值和气质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城市的面貌不仅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而今,在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浪潮中,荆门正着力擦亮自己的城市名片,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上,该市实行“三合一”(1台洒水车+2台洗扫车+1台喷雾车)环保作业,城市重点区域的清扫保洁频次提高到每天6-8次。规范运行3座进城车辆冲洗站,全年免费清洗“泥头车”近60万辆次。开展“十乱”专项治理,对各类出店经营、流动摊贩等违规占道行为反复抓、抓反复。对老莱子路等11个夜市开展了56次整治行动。督促中心城区202家烧烤门店、三灶台以上762家门店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两灶台及以下1276家门店已安装1024家,并落实“两台账一清单”(安装台账、维护台账、监管清单)管理。清理各类横幅条幅525条,拆除十字路口违规搭建遮阳棚54处。对中心城区131辆渣土运输车实时全程在线监控,查处各类建筑垃圾违规运输行为400余起。
广泛宣传城市管理政策法规(周虎平摄)
城市的天际线,宛如一首无声的诗,记录着时代的脉动与都市的风貌。然而,杂乱无章的店招,如同无序的音符,扰乱了这首诗的韵律。为进一步净化城市“天际线”,实现从地平线到天际线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全覆盖。该市强力开展店招店牌专项整治,制发《致广大广告经营商户朋友的一封信》等微视频10余条,刊发政策宣讲、动态跟踪等新闻通讯40余篇,引导社会各界支持理解。
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点包联三区,三个委属单位、152人督办专班成建制包保城区6个街道,全部下沉一线推进拆除工作。推动出台了《荆门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办法》,确保门店招牌设置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集中2个月强力整治,共拆除中心城区违规招牌4853块(含楼顶招牌3566块),清除违规门柱广告2220家,中心城区楼顶招牌全部清零。随着每一块不协调的招牌被卸下,天际线的线条变得清晰而流畅,城市的面貌逐渐恢复了它应有的宁静与和谐。
清理违法建筑,不仅是对城市法规的维护,更是对城市文明的重塑。为此,荆门市城管委督促各区按照“村(社区)+物业+城管队员+村(居)民代表”模式组建违建管控队伍,实行网格化巡查包保,压实基层违建治理责任,保持新增违建高压管控态势。全年即查即拆各类新增违建416处2.53万平方米。并充分运用“大党委+大综治”“积分制管理”“荆楚红管家”等平台和手段,推动基层控违拆违工作共谋共治共管。2023年建成“无违建社区”14个、“无违建示范社区”3个。清理了违法建筑之后,城市的天际线将变得更加清爽宜人。那些被非法搭建遮蔽的蓝天和视廊重新得以展现,阳光和清风可以自由穿梭于楼宇间,为城市带来更加生动和通透的三维轮廓。
围绕打造“红色驿站”做实街面城管岗亭服务(周虎平摄)
打造生态福地 塑造园林城市
错落有致的绿植、迎风绽放的鲜花、彰显方寸之美的“口袋公园”、有效增加的绿化密度……行走在荆门的街道、公园或是居民小区,抬头见绿,移步换景,绿美、舒适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座座独具园林风光的宜居城市,正迅速展现。
提升园林绿化品质,是为了打造居民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近年来,荆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抢抓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市更新行动、海绵城市建设等机遇,大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项目,配套完善城市公园绿地体系,不断优化城市绿色共享空间,积极构筑生态健全、层次合理、特色突出、服务方便的园林型、生态型城市绿地空间系统,持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在植绿补绿上,荆门市中心城区补植色块地被植物8.3万平方米、乔灌木近万株,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05%、绿化覆盖率达到43.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25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
为推动园博园提档升级,在保护现有绿色生态底色的基础上,该市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造氛围场景,植入农谷乐园、汉风潮食等新鲜业态,于春节前全面开街。春节期间接待游客105万人次,被中央电视台跟踪报道。
营造诗意生活,留住市民脚步。荆门市将龙泉公园等6个公园广场6.57万平方米绿地向市民开放,供市民游客露营野餐、休闲娱乐,让市民“赏绿”更“享绿”。一座共享于民的品质城市呼之欲出,四季城景、各色繁花,“绿满街巷、花满路旁”的景观效果,园林之美,生态之秀,尽显园林城市的魅力。
开展“三合一”环卫作业(周虎平摄)
办好民生实事 增进民生福址
市政设施如同细胞一般维护着这座钢铁城市的生命力,井盖,这座默默无闻的城市守护者,承载着行人的脚步、车辆的轰鸣,他们沉默不语,却坚定地守护着我们的安全。整治井盖,不仅是修补一块铁板,更是对市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为守护市民脚下的安全,该委扎实推进窨井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对全市13.6万座窨井盖实行“一盖一编号、一井一档案”管理,整治各类问题窨井盖3437座(其中更换高标准窨井盖1962座),更新窨井防坠网5000余个。对中心城区320公里城市道路、210公里地下管廊、50公里排洪涵、74座城市桥梁、9座地下人行通道、9座人行天桥、4座隧道开展常态化隐患排查整治,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销号一处。
在城市的“心脏”,中心城区的排水管网如同血脉一般蜿蜒流淌,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生命线,它们悄然延展,织起一幕幕水与城市和谐共舞的景象。这一年,荆门市全面完成中心城区370平方公里、6100余公里市政排水管网普查工作,并分类建立排水管网混错接、功能缺陷等问题清单。筹集专项资金,组建专业检修队伍,分类确定市政设施破损缺失问题处置时限标准,对破损、缺失、老旧的窨井盖、步板砖等市政设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全力应对极端恶劣天气。特别是在春节前后两轮强降雪中,全市城管系统紧急响应、迎雪而上,通宵达旦、鏖战街头,累计出动21700余人次、投入铲雪设备450台次、清运车辆290余辆次,铲除积雪2000余车、约3万吨,打赢了铲冰除雪攻坚战的胜利。城管部门用实际行动再次展现出了不畏艰难、雷厉风行、敢打敢拼、无私奉献的“铁军”精神。
推进垃圾分类,打造“生态绿道”模式(周虎平摄)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停车需要矛盾越来越突出。“停车难、行车难”成为众多城市管理的一大“痛点”,挑战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按照政府投资建设一批、结合房产项目配建一批、利用疤痕地块建设一批等“八个一批”工作思路,推进中心城区停车设施建设。该市2023年新增停车位5560个。对老莱子路、关帝路等9处严管路段实行“潮汐停车”,优化了商业区、医院、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组织,采取双向通行、错时放学等措施,打通交通微循环,减少了道路拥堵。同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6644个停车位在节假日和夜间时段对外开放。
为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该市依托“荆门智慧城市大脑”项目,在“i 荆门” APP部署“智慧停车”模块,首批接入48处停车场1.6万个泊位信息。
为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荆门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并上线运行。同时,建成智慧市容、智慧环卫、智慧园林、智慧市政、智慧执法五大行业应用系统,基本实现了城市管理领域信息化管理全覆盖。据统计,1-12月城管平台共立案71859件,结案率99.93%。平台按期结案率等关键指标排名全省前列。
穿行在这座城市中,绿植错落有致地点缀在街旁,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无论是转角的小广场还是蜿蜒的巷弄,都能看到市民悠闲的身影,他们或谈笑风生,或悠然自得,享受着这份由内而外的宁静与和谐。展望未来,期待这座城市的蝶变新生!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