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公路网 擘画振兴路
2024年4月,住建部主管的国家级期刊《中华建设》杂志刊登“织密公路网 擘画振兴路——泥矶互通工程建设项目纪实”一文,全文如下: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李孟 通讯员 陈慧茹 赵俊 向诗琪)随着2023年新春之初,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及其接线工程XGTJ-4标泥矶互通工程的破土动工,不仅翻开了武汉大都市区发展的崭新一页,更在长江之畔勾勒出一幅壮丽的交通画卷。这项耗资3.7亿元的工程,如同一颗时光的种子,经过25个月精心的培养与雕琢,预定在2025年春花烂漫时绽放其辉煌。
泥矶互通工程总体效果图
泥矶互通工程,全长1.845公里,如同一条巨龙蜿蜒于江岸,五座桥梁如同龙脊上的明珠,熠熠生辉。匝道路基累计长达2308米,两处过水涵洞巧妙地融入自然,桥墩的桩柱式设计简洁稳固,而上部的预制小箱梁则展现了现代工程的精妙与高效。这是一首用钢筋水泥谱写的诗篇,诉说着人类智慧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桥”见工匠精神 构筑别样风景
从武汉新城鄂州市华容镇驱车北上前往泥矶村,约10分钟后就到了泥矶互通段长江大堤,也是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南岸建设现场。
武汉新港高速公路是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中近期重点建设的湖北省过江通道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G9906武汉都市圈环线重要组成部分,双柳长江大桥是其中的关键工程项目。
走进武汉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XGTJ-4标泥矶互通工程项目(简称泥矶项目)可以看到,现场铁臂挥舞、机声隆隆,工人们正在绑扎钢筋,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压路机来回碾压,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守匠心、创品牌。透过每一道做到极致的工序,看到的是大桥建设者们的独具匠心和精益求精。“桥”见的是建设者们秉承工匠精神、构建外联内畅交通网的别样风景。
然而,这项总投资3.7亿元、预定工期25个月、全长1.845公里的重点工程,其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它所经之处,农田铺展,水塘点缀,村落洒落,地质多为淤泥层,使得钢筋加工场、预制梁场、混凝土拌和站以及工程驻地等大型临时设施的建设选址受限,给项目前期施工组织与协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这些难题,工程的团队没有退缩,而是以锐意进取的姿态,对周边环境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调查。凭借专业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他们针对本工程独特的占地特点,提出了在匝道路基上建设预制梁场的新颖方案。这一举措巧妙地解决了预制梁场建设选址和征地的难题,赢得了业主单位和其他标段单位的广泛赞誉。正是这种勇于开拓的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效能力,为本项目预制小箱梁关键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泥矶互通工程预制梁场
铭记安全“小事” 撑起工程“脊梁”
全面、专业、细致的项目安全程序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武汉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XGTJ-4标泥矶互通工程泥矶项目坚决把安全生产各项部署要求压紧压实到一线、贯彻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坚决打赢安全生产攻坚战,切实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到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成效上。
项目建设,安全先行。铭记“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的铁律,该工程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守护着每一份生命的安全。100吨龙门吊、200吨架桥机,这些庞然大物若非坚如磐石,稍有疏忽便是滔天巨浪。因此,工程特地委托资质齐全的第三方检算单位,对大型特种设备进行严格的结构复核验算,确保每一台设备的安全可靠,坚决不让任何一台不达标的设备踏入工地。
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挑战,工程更是创新技术,提升防灾韧性。桥梁盖梁结构新增纵向防震挡块,如同古代城墙上的坚固烽火台,抗震设防等级显著提高。这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一次革新,更是对未来可能遭遇的灾难的一次深思熟虑的布局。
预制梁场100吨龙门吊
在项目建设全力冲刺的同时,安全生产紧抓不懈。“我们深知,只有严守“安全线”,才能筑牢高质量项目建设的“防火墙”。每一次的检查、每一个流程的优化,都是我们为了万无一失的努力。因为我们相信,唯有铸就千秋伟业,方能匹配这时代的辉煌。”泥矶项目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新征程任重道远,新使命催人奋进。泥矶项目的每一位建设者将切实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坚定决心、保持定力,突出“严”的主基调、强化“实”的硬举措,为工程安全稳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千万锤成一器 雕琢时代精品
工匠精神,既是“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也是“偏毫厘不敢安”的细致,还是“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自进场以来,泥矶项目以“奋进新征程 筑梦新时代 建功双柳桥”为目标,发扬“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拼搏精神,以“每天都是星期一”的奋进姿态,齐心协力推进项目建设。
泥矶项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建设内容包含主线及匝道桥梁共5座、匝道路基共长2308m、过水涵洞2处。
技术的升级换代,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泥矶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赶工期间,我们使用了一些创新的施工方案。传统的电弧焊接工艺被更为高效、质量更优的CO2气体保护焊所取代。而在矩形高墩柱盖梁的施工中,爬椎式预埋件的引入,不仅简化了安装拆卸过程,更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了混凝土结构外观的质量。”
环境保护也是现代工程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该工程钻孔灌注桩泥浆处理采用了压滤机脱水工艺,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体现了绿色施工的理念。而预制小箱梁架设的新型自平衡式架桥机,解决了传统架桥机需要配重过孔的问题,提高了架梁效率和安全性,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实际效益。
这些技术革新和创新实践,是攻坚克难“迈雄关”的生动体现。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是对引领发展的不断追求,都在诉说着一个“新”字解万难的故事。目前,泥矶互通工程桩基施工已全部完成,下部结构桥墩已完成70%,上部结构预制小箱梁已完成10%,总体施工进度符合预期。
作为武汉市六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泥矶互通工程的建成不仅预示着“大光谷”、“大车都”、“大临港”和“大临空”四大经济板块的加速发展,更是引领武汉大都市区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关键一环。它不仅将推动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更将成为连接人心,汇聚梦想的坚实纽带。
承自往昔,超越过去。泥矶互通工程的建设者们不仅为传承而来,更是要超越自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他们脚踏实地,不畏艰险,立足新时代,持续谱写“奋进筑一流”的辉煌新篇。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