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岭上的人行天桥(外一篇)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3-12-19 14:35
张 俊
 
1958年初,沙市开展了创建“七无城市”爱国卫生运动。全市建设系统职工都积极行动起来了,整治廖子河、整修便河路、整理公园容貌等。人们认真消除每一个卫生死角,要以突出的建设成果,为沙市争得卫生先进城市荣誉,给国庆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沙市中山公园给市建设局送来一份报告,反映公园内的蜈蚣岭隧道因年久失修,已经出现石壁松动、渗水等问题,既不安全,也不卫生,请局里拨款加以维修。
 
时任市建设局局长杨万鼎看到报告后,没有马上做出批示,而是带上几个人,专门到现场去察看情况。看见隧洞的确存在安全隐患和不卫生等问题,杨万鼎说:隧洞维修施工,可能既花大钱,又不省力,不如全部拆掉,建简易人行天桥。这样上下都可以走行人,采光和通风也比隧洞要好。
 
11951年,沙市人民政府建设科成员在中山公园留影。前排蹲者为杨万鼎
1951年,沙市人民政府建设科成员在中山公园留影。前排蹲者为杨万鼎
 
杨万鼎,1924年出生在湖北当阳一个富裕家庭,这使他有条件在当阳中心小学、宣恩初级中学、湖北省立第一高级工业学校和湖北省师范学院接受教育。1949年11月,他考入国立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但只读了三个月,就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来到沙市,在刚组建的市人民政府建设科参加工作。
 
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作为一名懂技术的干部,日夜和建筑工人们泡在一起,整修马路、疏通下水道、架设电线杆,新建了沙市油厂和热电厂等一批城市急需的基础设施。
 
1952年4月,举世闻名的荆江分洪工程动工。为完成荆江大堤沙市段的整险加固工程,他主持了沙市堤街的拆迁。在七天内,拆房1320栋,搬迁1993户,完成了沙市宝塔河险段档水墙施工,建成了搬运工人宿舍,使沙市在1954年遭遇大洪水时安然无恙。
 
1958年,市人委将建设科改为市建设局,杨万鼎担任了首任局长。他刚一上任,市里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建“七无城市”活动。他作为一个局领导,当然是全力投入到这场爱国卫生运动中去。他的工作作风一向是少坐办公室,多跑现场解决实际问题。这次公园提出隧道维护要求,他去现场看后,当即便做出了拆旧建新的决定。
 
2杨万鼎指导设计的人行天桥
杨万鼎指导设计的人行天桥
 
从公园回来,杨万鼎又找来工程设计人员,详细说明了他对新建人行天桥的想法:即用八根钢筋混凝土现浇梁作承重桥体,一边四根分为两道,上面再铺水泥预制板。在每条道的两侧,用预制花块砌成相连接的矮护栏,以确保行人的安全和通道的采光。后来,按照杨万鼎的这个设计要求,工程设计人员绘制了施工图纸,由公营沙市建筑公司完成了施工。
 
公园蜈蚣岭上的这两座人行天桥,虽没有多少复杂的技术含量,也谈不上有多么的建筑精美,但它却是建国后,沙市首次建成的人行天桥。至今,那两座人行天桥还在正常的使用,而且还保持着它当初建成时的样子。
 
公园来了个女主任
 
1949年10月,虽然成立了沙市中山公园管理处,但公园的一切业务活动,还是由市政府建设科在直接管理。公园内种树养花,园林设施维护,也是一门技术活,市政府建设科负责人考虑到这一点,便派来一名学园艺的女大学生,她的名字叫钱良珠。
 
钱良珠,1928出生于武汉。1949年7月,考入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同年10月,转入湖北农学院园艺专业学习。毕业之后,她被分配到沙市中山公园管理处工作。刚参加工作时的钱良珠,一头短发,一身列宁装,做事干脆利落,说话有根有据,没有一点大学生的架子,很受公园职工的喜爱。
 
3原沙市苗圃(今公园盆景园)内,钱良珠引种的樟树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原沙市苗圃(今公园盆景园)内,钱良珠引种的樟树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1952年春,她因出色的工作表现,被任命为公园管理处副主任,主管技术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中苏关系处在蜜月期,国内各行各业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公园的园林栽植也不例外,当时正开展学苏联园艺学家“米丘林”活动。1952年,公园苗圃被改名为“公园米丘林试验场”,利用远缘杂交等改变植物遗传性的方法,重点研究沙市本土树木的品种改良问题。钱良珠主持了这项工作,在她的带领下,试验场培育出了十多个新品种。同年冬,市建设科将钱良珠临时抽调到市政府农业组,负责沙市郊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她在新岗位上,成功地完成了“南大2509号”等良种的技术推广工作。
 
1956年,在钱良珠的要求下,市政府仍派她回公园工作。回公园后的钱良珠,从此潜心于花卉苗木的栽培与研究,一心想将公园办成全市培育园林优良品种、推广先进园艺的基地。1957年春,她先后五次上庐山,在山上植物园取经学艺。回来后,她与花工王芸等人,共同试验昙花栽培,探索出让昙花在白天开放的技术。同年,在武汉举办的“十城市菊花大展”上,她指导培植的“十丈珠帘”等稀珍菊花品种获得了大展银牌奖,首次为沙市花卉争得了荣誉。
 
钱良珠在庭园设计方面也有独特的才艺。1953年,公园内建成沙市人民会场。这座会场是建国后沙市兴建的首座大型公共建筑,也是当时的政治与文化活动中心。为了美化会场周边绿化环境,钱良珠精心设计,使之成为一个经典园艺样板。1958年,公园新建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活动区的绿化布置也是由钱良珠主持完成的。
 
1964年,钱良珠参与筹办沙市园林中等技术学校。在教务和教材编写等方面,她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次年,该校依托公园成立后,她亲自上讲台授课,培养了一批全市急需的园林人材。1965年冬,钱良珠赴武汉、南京等地,买回大批雪松、龙柏、桂花等观赏苗木,在公园苗圃引种成功后,成为城区美化的骨干树种。1966年冬,钱良珠又主持了马褂木、樟树种苗的培育试验并获得成功,之后樟树成了城区行道树的主要树种。
 
1969年至1976年,她在市绿化造林指挥部工作期间,负责汉沙公路沙市段、沙市城区主干道,以及绿化村、黄家塘、搬运宿舍等居民区的绿化指导工作。她大力推广水杉、池杉等树木的引种,为城市绿化做出了新贡献。1979年,钱良珠被评为园艺师。1980年,钱良珠因病去世,时年52岁。
 
(选自《沙市中山公园史话》)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