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徐家花园往事
张 俊
一个人有了钱,既离不开市井生活圈,又想独居一隅安享清幽,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闹市边缘择地建一座园林住宅,这大概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中隐》诗中所表达的“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的理想生活状态。
古代沙市的一些致仕乡宦是很热衷于“中隐”生活的。明清以降,在沙市一地就建有不少类似苏州园林的住宅,譬如在明代做过中丞的张汝济在今南湖建过平楚园,清康熙年做过兵部侍郎的张可前在今梅台巷建过梅园,清乾隆年做过福建巡道的墙见羹在今胜利街东段建过碧园(后改为邓家祠堂)。此外,还有不知名的隐士建有知足园、怡园、宝绘山房、周氏菊园等,大大小小总共有二十多处,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恐怕要数明代的徐家花园。
在明万历年间做过右佥都的徐矿从京城回乡后,曾经在今沙市中山公园内建了一座徐家花园养老,其具体的位置依据清光绪《沙市志略》记载:“于遨游冢(今孙叔敖墓)后,因址构园,颜曰:‘江皋学圃’。中有步香亭及梅岭、桃坞诸胜”。徐家花园当年的园林风貌之美,如今也只能凭借文献上的寥寥数语去想象了,但徐家花园之所以名气大,倒不是说这座园子建得如何地精美或宏大,而是它与一个重要历史名人在此自杀有关,这个人就是明崇祯年间官拜兵部尚书、总督军务的杨嗣昌。
沙市中山公园内的孙叔敖墓,徐家花园就在墓的附近
杨嗣昌,字文弱,自号“肥翁”,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其父杨鹤曾任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杨嗣昌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崇祯十年(1637年)出任兵部尚书,翌年入阁,深受崇祯皇帝的信任。但杨做官时的命运不济,恰逢清军犯边,李自成、张献忠起兵造反的多事之秋。
当时,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杨嗣昌曾经向崇祯皇帝提出过“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以镇压农民军,同时还主张对犯边的清军议和,可惜他的这些建议未能被崇祯皇帝釆纳,时局是一天天地恶化。崇祯十二年(1639年),杨嗣昌以“督师辅臣”的身份前往湖广一带围剿农民军。
杨嗣昌虽然在四川的玛瑙山曾经大败了张献忠,但随后却被张献忠的致敌战术所牵制,让杨嗣昌的军队东奔西跑,疲于奔命。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用计奇袭襄阳,活捉了困在城中的襄王朱翊铭。据史料记载,张献忠曾经对朱翊铭说过一句话:我恨杨嗣昌已久,想砍下其首级,但其远在四川,只好先向大王借首级一用,这只是为了让杨嗣昌因为失陷宗藩,被朝廷处死而已,大王是无罪的。大王死后,杨嗣昌会以命来偿还大王的,大王就努力喝下这杯酒罢!说罢毫不迟延地将朱翊铭给活活地烧死了。当襄阳沦陷的消息传到沙市时,杨嗣昌正身患重病,躺在沙市的徐家花园内养病。
古籍中的杨嗣昌画像
关于杨嗣昌到沙市徐家花园的经过,当代著名作家姚学垠在其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中有段叙述:“沙市在当时虽然只是荆州的一个市镇,却是商业繁盛,在全国颇有名气。清初曾有人这样写道:‘列巷九十九条,每行占一巷;舟车辐辏,繁盛甲宇内,即今之京师、姑苏皆不及也’。因为沙市在明末是这般富裕和繁华,物资供应不愁,所以杨嗣昌将他的督师行辕没在沙市的徐园,也就是徐家花园。”
或许是长年的操劳与征战的疲惫让杨嗣昌患上了沉疴,因而当他听说襄王朱翊铭被杀的消息后,就明白自己的死期也到了。按大明的法律,若亲王被杀,则巡抚及相关军事负责人必定死罪。杨嗣昌作为总督军务,职位比巡抚要高得多,当然是难逃一死。他知道崇祯皇帝是个薄情寡恩的人,朝廷是一定会派人来捉拿他问罪的,与其在受尽折磨后死,不如现在自主了断的好,于是杨嗣昌在惊惧交加中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
清人王伯川在《沙市志略》中说:“明崇祯十三年辛已三月,督师杨嗣昌引兵自川至,闻襄藩之变,投缳于是。”这也就是说,杨嗣昌是在徐家花园上吊死的,但姚雪垠在《李自成》书中则说他是服砒霜而亡。杨嗣昌自号“肥翁”,他可能是个大胖子,上吊死那得用多粗的绳子,才能承受得住他那庞大的身躯?因此说服砒霜死或许更实际一些(也有学者认为杨嗣昌是绝食自杀而亡)。
其实不管杨嗣昌是如何的死法,他在徐家花园离开人世的那一刻,应该是园中桃坞的桃花正在盛开时,他能在美丽鲜艳的花丛包围中,嗅着花香撒手人寰,或许心中多少会有几分解脱感吧。
杨嗣昌文稿刻印本
如今,在沙市中山公园孙叔敖墓的东南侧又建起一座很大的梅园,但这是为被司马迁称为“天下第一循吏”的孙叔敖而建的。从文献记载看,这座梅园或许就建在当年徐家花园的梅岭处。另据《沙市市建设志》记载,在抗战之前,徐家花园尚留有一亭,悬于一座水塘的中央,亭匾为“飞阁留丹”四字。此外,当年还有一块石碑也一直矗立在公园中,但“文革”时被红卫兵砸毁了。
杨嗣昌是历史风云人物,几百年来其阴魂早已随风飘散,但他在沙市徐家花园自尽的事,却是沉淀在中山公园这块土地上的。从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的角度看,是否可以在梅园的附近置一块石碑,上面刻一行字:明代崇祯朝兵部尚书杨嗣昌自杀处呢?
一个历史名人,且不论他在历史上的功过,但经历大事受挫,敢于自杀以死谢罪,也算得上是个有血性的人。对这样的人,今世也是可以用适当方式来记忆的。一个国家有血性的人少了,真打起仗来就会缺少猛士。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