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边形市政匠人”杨云华:从跨界,到无界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3-07-10 09:36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李孟 王丹妮)“市政匠人”杨云华讲起话来慢条斯理,声线温和少有起伏,言语间偶尔辅以细微手势。谈起工作,他多数时间表现出一种超然的镇定,似乎对一切变故都持泰然自若的态度,这一切的基础是,他对建筑施工行业知识的持久研究学习及深刻认识。
 

从初入社会的土木领域新鲜人,到11年职业生涯中数度“跨界”,到如今成为独当一面的“六边形”均衡型技术负责人,杨云华历经过迷茫与阵痛,却也收获了难以复制的优秀成绩单。
 
长期主义者的“固执”

在舒适区外,不断自我迭代

 
自硕士毕业加入汉阳市政集团工作的11年间,杨云华不断面临着变化——工作地点从钟鑫市政建设到汉阳市政建设再到博宏建设;涉猎领域由市政、地下空间、道排工程到桥梁、房建、顶管工程到湖泊水治理、管道非开挖修复等行业新型施工技术;工作职责从参与项目技术方案与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到会议组织与接待、新员工技术管理培养、科研创新,再到担任武汉市工程设计之都”的重要载体和新名片之作汉阳市政中南科研设计中心建设项目技术负责人并协助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面对着工作要素的波动、工作环境的变迁,杨云华却选择“以不变应万变”。他自认为不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对未来没有夸张的愿景,而是更习惯以“不变”的深耕细作、务实、专业、冷静的态度应对,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竭尽全力、问心无愧地去完成好每一项交办的任务。
 
杨云华说,“很多事情不是我能决定的。工作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都要去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把它搞好。” 他也坦言,在庞大的汉阳市政集团内部像他一样有机会体验“轮岗”的人并不多,改变、走出熟悉的舒适区,当然会有阵痛,但从长期主义来看,其实这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筹码,利大于弊。
 
技术变革和企业的新需求总会引发新的浪潮。在每一次产业升级、技术迭代的节点上,往往都是重新洗牌的机会,也是弯道超车的机会。杨云华努力抓住职业变革带来的机会,去完成自我进化。
 
就这样,他接连交出漂亮的成绩——除圆满完成各项施工技术任务,其主编的工法屡次被评为湖北省省级工法;参与编制的QC成果多次获评全国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一等奖、全国市政工程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结合项目实际申报的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
 
自2011年起,杨云华便将跑步作为生活中的爱好,直到如今还维持着每周2次每次5公里左右的跑步频率,如此坚持“深耕细作”与“长期主义”,或许也是一位长跑选手的专属淡然和坚韧。
 
技术主义者的“觉醒”

技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了不起的科学技术引领人类飞速前往未来。但技术出身,又长期从事技术相关工作的杨云华却说,技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剩下的事情需要“沟通”来解决。
 
细读杨云华9年来的年度工作总结,发现他在2014年-2015年、2019年-2021年的总结中都屡次提到“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需要加强。而这件事在2021年变得更为紧迫。
 
2021年3月,杨云华开始担任中南科研设计中心建设项目技术负责人,并协助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此项目不仅是汉阳市政集团首个超高层办公楼项目,具有较高技术难度,同时也是汉阳区首个工程设计产业园区项目、武汉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的重要载体和强力支撑,战略意义重大。
 
此项任务对杨云华本人来说,同样极其重要艰巨。年初他刚调任到博宏建设公司,除了团队与环境陌生,需要时间融合的问题以外,此前他虽在项目一线待过将近6年的时间,但历经的工程项目基本以市政工程为主,这是他第一次从事房建工程的施工,前期没有任何经验的积累,项目建造过程的雏形无法在大脑中进行形象构建,对于杨云华来说,一切 “归零”。
 
此后,每天最少一次的工地巡查成了必修课,除了关注质量、安全等各类施工风险,掌握现场施工动态,为项目实施筹划收集第一手资料外,他还重点对项目所涉及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全程关注,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桩偏位的处理、工程桩桩身混凝土与持力层缺陷的处理、钢管柱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等各类施工技术。图纸如何设计,规范如何要求,现场如何实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涉猎。
 
对外沟通协调与项目内部成员间的施工技术部署沟通探讨也是杨云华重要的工作之一。中南科研设计中心项目是博宏建设与中南建筑设计院共同承建的EPC工程,不同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处事方式,若彼此不能很好的的融合,势必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了不少阻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风格,为了解决项目问题,如何得到大家的理解与支持,针对不同的风格采取怎样的沟通方式,杨云华不断换位思考,并常常在休息时间以“思考+锻炼”的模式,反复将沟通情况在脑海中进行复盘,争取最大程度优化沟通结果……
 
今年年初,中南科研设计中心主楼主体结构封顶,预计今年8月有望实现幕墙安装完毕,距离全部完工仅有咫尺之遥。一贯让人感觉理性到没有情绪波澜的杨云华罕见地说,3年来,他一直视此项目为自己的孩子,全部完工的庆功宴上他很可能会哭上一小会儿。简单一句话管窥个中滋味。
 
在2022年的年终总结里,向来乐于鞭策警醒自己的杨云华写到,“我的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或许是一个习惯谦虚自省的人,对自己能够释放出的最大程度肯定和鼓励。至此,一向将“沟通能力”视为绝对短板的杨云华,或许已彻底修齐、修成全能均衡的“六边形”技术匠人。
 
跨界是因为有“界”,而“界”本身起始并无分。调整好对工作的态度,不要给自己设限,学会思考和学习,认准了就去做,做错了也不后悔,不断积累,自会有硕果,或许就是杨云华给我们的启示。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