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散装水泥创造北京双重效益
近几年,细心的北京市民不难发现,市区以往随处可见的“搅拌机声隆隆,堆满水泥砂石,施工粉尘飞扬,行人掩面踮脚”的传统工地“景观”不见了,“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历史已悄然被改写,取而代之的是发展散装水泥重要形式之一的预拌混凝土在全市得到了普遍应用,据推算,北京市民每天因此头上就少落下近179吨的水泥粉尘,北京的蓝天越来越多。
在国务院六部门“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北京等10个城市从2007年9月1日起禁止在施工现场使用袋装水泥搅拌砂浆。北京在实现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目标后,又迎来了发展散装水泥又一新课题----禁止施工现场搅拌砂浆推广应用预拌砂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等一大批奥运工程项目摒弃现场搅拌砂浆材料,使用了预拌砂浆这种绿色新型建材,在材料质量、环境保护、工程质量、节能减排、提高施工效率等各方面表现突出。仅以国家体育场为例,全部使用预拌砂浆后,室内工程普通预拌砂浆使用量为21170万吨,与现场搅拌砂浆预算比,节约砂浆使用量为3474.6吨,节约了16.59%。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全国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现场会上就北京市发展散装水泥在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北京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在建设领域的一次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好处已经日益显现。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已逐步淘汰了46条落后水泥生产线,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比例达到100%,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水泥生产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仅此一项年减少水泥耗煤8.83万吨标煤,减少水泥粉尘排放1.7万吨。目前水泥散装率达到90.36%(2007年全国散装水泥供应率为41.7%),全市预拌混凝土产量已达5000万m3。在近期召开的“全国散装水泥50年发展成就展”上,北京市建委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办公室荣获突出贡献奖和展会“最佳组织奖”。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北京市建设领域施工技术的一次革命,更确切地说这是这座城市社会生活中的一次变革。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办公室算了四笔账:
第一笔账是节约账。与现场搅拌惯用的袋装水泥相比,每使用1万吨散装水泥可减少水泥损耗390吨,节约包装袋20万条,节约能源87.8吨标煤。北京市一年推广使用散装水泥1710万吨以上,等于节约了3.42亿条包装袋,节约能源消耗15.0万吨标煤,减少水泥浪费66.7万吨,一年下来创综合经济效益达16.3亿元。
第二笔账是环保账:根据市环科研院研究数据表明,每使用1万吨散装水泥可减少向大气排放水泥粉尘38.3吨,按照本市去年推广使用散装水泥1710万吨计算,北京市民一年就免遭灰尘65493吨,这等于从市民头上搬走了一座粉尘山。人如果长期处于水泥粉尘过多的环境下将会导致肺功能下降,严重的还会得上肺矽病。
第三笔账是资源再利用账:在推广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过程中,既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又能对粉煤灰、矿渣、尾矿等工业废弃物加以资源综合利用。本市禁止开采天然砂后,大力推行利用人工砂石替代天然砂生产预拌混凝土或者预拌砂浆,进一步降低对天然资源的消耗,而且在发展预拌砂浆过程中,又为北京西郊多年来堆积如山、堆积成灾的铁矿渣找到了有效利用途径,这等于又从北京市民身边搬走了一座巨大的矿渣煤灰山。去年粉煤灰和矿渣资源综合利用量达到568.8万吨,尾矿废石综合利用量约1900万吨。一项举措大大促进了北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
第四笔账是民生账,也是与广大市民关心的住房质量关系最大的一个账。用预拌砂浆替代现场搅拌砂浆,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产品替代,而是用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来替代传统、落后的建筑材料在质量、环保、施工等方面一次大的飞跃。以前,砂浆的配比随意性大,偷工减料的行为难于杜绝,质量难以保证,结果有部分房屋新装修好的墙体表面出现了裂缝,贴好的瓷砖出现空鼓、剥落等现象,这些问题虽然并不是表明房屋结构本身有质量问题,但也确实让老百姓闹心,而使用预拌砂浆后,这些瑕疵将全部得到解决。由于自推广散装水泥后,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都是采用智能专业化生产线控制成分配比,避免了现场搅拌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造成的建筑材料质量波动。同时,先进的GPS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甚至将运输全过程包括时间、速度、地点、路线等信息也纳入了监控系统并保存,形成了一套可追溯的质量保证体系,有效地保证了房屋建设质量。可以说,这项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紧密相关的。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