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城管:提早防备 闻令而动! 全力以赴打好防汛保卫战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陈兴忠)雷雨大风橙色预警、暴雨橙色预警……6月11日至12日,湖北宜昌城区连续出现雷雨大风强降雨天气,局部地区遭遇12级大风灾害。
逆行冲锋 排涝除险保安全
由于大风吹断树木,导致断枝落叶堵塞雨水口,且雨势过大,共谊一路高速桥下、长江市场管委会、隆康电信城、江景二街沿江大道路口、体育场路、胜利四路星光天地等地段出现不同程度积水,影响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在这些路段,都能看到冒雨坚守的城管人,他们徒手清掏树叶淤泥,打开窨井盖排水,协助车辆行人通过积水区域。
为提高排涝速度,市城管委统一调度指挥,调用移动泵车6台,启动滨江、四方堰、天官桥、共谊一路等排涝泵站抽排,经紧急处置,城区16处一般积水在1小时内消退,2处较严重积水在2小时内消退。
6月11日23:05,雨势逐渐减弱,气象部门解除了暴雨橙色预警。然而,坚守一线的城管人员仍在持续作战,迅速投入到雨后市容环境卫生恢复工作中。
6月12日凌晨,记者在体育场路看到,环卫工人正在对人行道上的落叶残渣进行清扫,“市城管委组织各区连夜把影响市民出行的大件障碍物、树枝、淤泥都进行了清理,并要求环卫部门继续对路面进行精细化保洁,全力恢复雨后环境卫生,确保实现‘路清、树清、渣清’。”市环卫处主任邓聪表示。
为确保市民出行安全,市城管委紧急调集市区两级城管力量,市政、环卫、执法人员齐上阵,连夜实施清障。同时紧急调度垃圾转运车、机扫车等各类作业车辆400余辆,利用夜间做好保障作业,采取“先清理、再冲洗”“先主干道、后次干道”原则,确保次日清晨道路环境卫生恢复正常,同时对临街果皮箱、垃圾分类点等环卫设施损坏情况进行摸排,及时做好维修和更换工作。连夜开展排查,对110处1.3万余米倒塌受损的施工围挡进行紧急修复和加固。
“汛期强降雨会造成排水管网内流量激增,湍急的水流极易顶开井盖,形成‘黑洞’,严重威胁车辆和行人安全。从去年开始,我们更换新型宽边防沉降井盖、雨箅16500个,确保群众‘脚底下的安全’。”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处副主任喻庆介绍说。
近年来,宜昌市城管委坚持打基础、利长远,着力消除各种风险隐患,以工作高质量的确定性,应对极端天气的不确定性。
持续推进清除“楼顶字”和楼顶广告、违法建设拆除、井盖治理等专项整治,共拆除“楼顶字”1144处、10.8万平方米,拆除各类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3.2万处、25.08万平方米,拆除违建420余万平米,其中拆除楼顶、立面悬挑违建和“棚子”95万平方米,守护了老百姓“头顶的安全”。此次强对流天气,没有发生因高空坠物、井盖缺失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情况。
每年的汛期,都是对城市防汛排涝能力的一次大考。今年以来,宜昌城管部门提前对城区460公里主排水管和2万个雨水口清疏、防汛排涝泵站检修保养、排水明渠疏通整治,增设1300余个雨水口,全面排查城区1400公里市政管网,对排查出的易涝点分类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措施,构建起了“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原来逢雨必涝的隆康路、果园一路等区域,此次未出现明显积水现象。
入汛后,宜昌市城管委充分发挥城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职能作用,建立市城防办牵头抓总、多部门合作、多专业协同的工作机制。汛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预警信息的发布、传递、响应闭环管理。市城防办多次召开城区防汛工作会议,逐步完善应急机制,强化应急演练,建立防汛巡查小组,进一步规范灾害应对处置措施,提高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全面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市区两级对防汛车辆、发电机、抽水泵、安全井罩、井钩、沙袋等物资进行补充储备,确保抢险时能拿得出、用得上。
雨情、水情、灾情,防汛形势严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就此打响!宜昌城管人闻“汛”而动,市城防办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吹响防汛救灾“集结号”。市区两级城管执法、市政、环卫人员紧急赶赴积水严重区域,迅速排查险情,确保排水管网畅通,及时恢复雨后市容,成为滂沱大雨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逆行冲锋 排涝除险保安全
“车子慢点开,往这边走……”6月11日19:40,暴雨如注。在夷陵大道九州大厦附近,一名城管队员正在协助疏导交通,不远处,还有多名城管队员围住一棵断树,锯的锯、扛的扛,各自忙碌着。长长的树干横卧路面,造成了交通阻塞,严重影响往来车辆通行。
由于大风吹断树木,导致断枝落叶堵塞雨水口,且雨势过大,共谊一路高速桥下、长江市场管委会、隆康电信城、江景二街沿江大道路口、体育场路、胜利四路星光天地等地段出现不同程度积水,影响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在这些路段,都能看到冒雨坚守的城管人,他们徒手清掏树叶淤泥,打开窨井盖排水,协助车辆行人通过积水区域。
为提高排涝速度,市城管委统一调度指挥,调用移动泵车6台,启动滨江、四方堰、天官桥、共谊一路等排涝泵站抽排,经紧急处置,城区16处一般积水在1小时内消退,2处较严重积水在2小时内消退。
当天晚上,全市城管部门全力以赴、连夜奋战,350名防汛应急人员、800名环卫人员、35台应急车辆,27台设备15分钟内全部到岗,第一时间开展工作。共揭开178个井盖泄水,紧急清掏雨箅550个,清疏排水管道400米,清除淤堵垃圾12吨,清理倒伏树木345株。
通宵达旦 清障恢复市容市貌
6月11日23:05,雨势逐渐减弱,气象部门解除了暴雨橙色预警。然而,坚守一线的城管人员仍在持续作战,迅速投入到雨后市容环境卫生恢复工作中。
6月12日凌晨,记者在体育场路看到,环卫工人正在对人行道上的落叶残渣进行清扫,“市城管委组织各区连夜把影响市民出行的大件障碍物、树枝、淤泥都进行了清理,并要求环卫部门继续对路面进行精细化保洁,全力恢复雨后环境卫生,确保实现‘路清、树清、渣清’。”市环卫处主任邓聪表示。
为确保市民出行安全,市城管委紧急调集市区两级城管力量,市政、环卫、执法人员齐上阵,连夜实施清障。同时紧急调度垃圾转运车、机扫车等各类作业车辆400余辆,利用夜间做好保障作业,采取“先清理、再冲洗”“先主干道、后次干道”原则,确保次日清晨道路环境卫生恢复正常,同时对临街果皮箱、垃圾分类点等环卫设施损坏情况进行摸排,及时做好维修和更换工作。连夜开展排查,对110处1.3万余米倒塌受损的施工围挡进行紧急修复和加固。
立足长远 打好防汛主动仗
“过去每次刮风下雨,我们都胆战心惊,生怕楼顶字、广告牌、棚子掉下来砸到人,还好这两年城管部门开展违建拆除和楼顶广告整治,把这些安全隐患都拆了,这次12级大风我们也不怕了!”家住西陵区气象台小区的李先生告诉记者。
“汛期强降雨会造成排水管网内流量激增,湍急的水流极易顶开井盖,形成‘黑洞’,严重威胁车辆和行人安全。从去年开始,我们更换新型宽边防沉降井盖、雨箅16500个,确保群众‘脚底下的安全’。”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处副主任喻庆介绍说。
近年来,宜昌市城管委坚持打基础、利长远,着力消除各种风险隐患,以工作高质量的确定性,应对极端天气的不确定性。
持续推进清除“楼顶字”和楼顶广告、违法建设拆除、井盖治理等专项整治,共拆除“楼顶字”1144处、10.8万平方米,拆除各类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3.2万处、25.08万平方米,拆除违建420余万平米,其中拆除楼顶、立面悬挑违建和“棚子”95万平方米,守护了老百姓“头顶的安全”。此次强对流天气,没有发生因高空坠物、井盖缺失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情况。
每年的汛期,都是对城市防汛排涝能力的一次大考。今年以来,宜昌城管部门提前对城区460公里主排水管和2万个雨水口清疏、防汛排涝泵站检修保养、排水明渠疏通整治,增设1300余个雨水口,全面排查城区1400公里市政管网,对排查出的易涝点分类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措施,构建起了“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原来逢雨必涝的隆康路、果园一路等区域,此次未出现明显积水现象。
入汛后,宜昌市城管委充分发挥城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职能作用,建立市城防办牵头抓总、多部门合作、多专业协同的工作机制。汛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预警信息的发布、传递、响应闭环管理。市城防办多次召开城区防汛工作会议,逐步完善应急机制,强化应急演练,建立防汛巡查小组,进一步规范灾害应对处置措施,提高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全面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市区两级对防汛车辆、发电机、抽水泵、安全井罩、井钩、沙袋等物资进行补充储备,确保抢险时能拿得出、用得上。
“雨未来、人先到,雨不退、人不撤”。城管部门科学部署,未雨绸缪,坚守在大雨“倾”城时的第一线,用责任与担当维护了良好的市容秩序,保护了宜昌城区百万群众的生命安全。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