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倪明:用画笔留住城市记忆
张 俊
今年6月2日,《倪明中国画作品展》将在荆州市图书馆开展。展出作品中有部分沙市老街巷风情画,数量虽不多,但却为倪明看重,他说这里有城市的记忆。
画家倪明在荆州古城写生
倪明没上过美院,少时学画全靠天赋。当年,他因画《毛主席去安源》巨幅油画,被沙市二轻局领导看中,就直接下调令让他去沙市工艺美术厂上班。他原来只画过油画,而厂里的美工都画国画,他只有从自学《芥子园画谱》起步,通过大量临摹古画提高技艺。有一年,他创作的《幽篁琴韵》样品送到广交会,被外商看中后订购300幅,创下湖北省单幅国画外销数量最高纪录。后来他当上了厂长,还被选为市美协副主席。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这与他在求艺中注重博采众长,在素养修炼中一贯求上进分不开。他在近古稀之年还去北大艺术学院进修,一心想参透东方国画艺术的真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信奉这句话。
像所有的山水画家一样,倪明在青壮年时也常去名山大川写生,曾经三上黄山,十进三峡,“搜尽奇峰打草稿”,画出过《燕山春晓图》《巍巍夔门》《乌龙寨胜景图》等一批山水大画,受到社会各届的好评。晚年的倪明则常转荆州古城,行走沙市老街小巷,将更多笔墨用在画乡土风情画上。他画的《古城盛景图》《万寿宝塔图》《文星楼图》《太晖观图》《关帝庙图》等作品广受人喜爱。他的《万寿宝塔图》,曾被两任市长带出国作为礼物送给友好城市。
倪明是老沙市人,家住新民街,在便河路一小上过小学,二十多岁去大井巷的沙市工艺美术厂上班,大半生的光阴都在穿街走巷中度过。可当他熟悉的一些老街巷在身边逐渐消失时,他就感到应当为留住它们做点什么。倪明认为:近几十年来,荆州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产与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建新肯定得拆旧,但这里有个合理发展问题。荆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城是需要历史建筑载体支撑的,因此对一些老街巷绝不能一拆了之。为了激发人们更强的老街巷保护意识,他画出一批老街巷风情画。
沙市大井巷离龙堂寺不远,因巷中有口大古井而得名,当年的沙市工艺美术厂就设在巷中一座宅院里。倪明在这里画画,听得见鸟叫,看得到挑水人、洗衣妇,还有滚铁环的孩子。那些景象当时觉得寻常,在画《大井巷图》时才感到稀珍可贵。倪明说:当年有两个大人物来过这里,一个是国务院副总理王震,他在沙市视察时专门来厂里看我们。那天听见王副总理说,荆州古城要开个新东门,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另一个是国画大师黄胄,他是轻工部艺术顾问,来厂里指导工作。黄大师作画示范时,是我为他铺纸磨墨。倪明在写画跋时记下了这些,这也是记忆。
《大井巷图》
诗仙李白写“千里江陵一日还”,他还在江陵的哪里?相传是在沙市,他还在沙市的一条巷子里住过,那条巷子就是以他的号命名的青莲巷,就在解放路的北边。几年前,这条巷子被拆除了,倪明用沉重的笔画出了《青莲巷图》,青石板路,黛瓦粉墙,古井依旧。着青衣小帽的李白似乎刚出圆洞门去云游,但他还会回来,某天沿着荆沙河去荆州城西的龙山,写《九日龙山饮》那样的诗。倪明在画跋里记下了李白的故事,愿人们记住这条古巷。
《青莲巷图》
沙市胜利街,旧称九十铺,它可能是沙市最古老的一条街,有人在拆除房屋废墟中发现过西晋文字砖。这条街也曾是最长的一条商街,店铺密集,车水马龙,市声不绝。有不少历史文化名人在这里生活过,如晚清的德龄公主、社会活动家邓裕志、戏剧教育家余上沅、书法家李宝常等。如今这条街的东西两段都被拆除,仅存的中段也在日晒雨淋中摇摇欲坠。
倪明少年时因家中贫穷,曾挑着担子在这条街上卖过橘子。他在这条街上走了几十年,看它由盛转衰,由衰而败,就忍不住要发出救救老街的呼喊。为此,他画出了《老街风情图》,前不久,《在荆州逛老街》的制片人将这幅画拍成抖音传到网上,短短几天点击率就达数万。倪明说:胜利街的老屋子很有特点,底屋铺面上门板,二层矮花栏配格花窗,黑布瓦灌斗墙,屋顶上还带气窗。如此古老精良的老房子就是江汉平原民居的典型,我不能看着它垮塌而无动于衷。我画这条老街没用写实手法,是艺术地再现老街建筑特色,想为今后保护利用时提供一个修缮参考本。
《老街风情图》
诗仙李白到过沙市,诗圣杜甫也到过沙市。这里早就流传着两个与杜甫有关的传说:一个是过早吃的米圆子,最早叫“杜甫圆子”,因为是杜甫当年在沙市老街摆摊做起来的,后来改称“豆腐圆子”,取的是杜甫名字的谐音;二是杜工部巷是当年杜甫在沙市居住过的巷子。唐大历三年(768年)正月,杜甫乘舟出川至江陵,在沙市码头登岸后即住在此巷中。因杜甫曾任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府校检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所以这条小巷才因此得名。
这条巷子在胜利街南边,原来总长也就百余米,那年中山路步行街改造时又拆除近半,余下的早已破败不堪。倪明说:李白住过的青莲巷拆了,杜甫住过的杜工部巷不能再拆,否则我们从何处去寻觅诗圣的踪迹?为呼吁保护这条巷子,我找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站在一座高楼上画的杜工部巷写生稿,用心画出这幅《杜工部巷图》。从画中可见老巷子全貌,若将来参照我这幅画修复杜工部巷,我的心血也就没白费。
《杜工部巷图》
沙市望亭巷,古称刘大人巷,也称刘公巷或刘大巷,因明永乐年间兵部尚书刘儁住宅在巷中而得名。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因在巷子南头堤上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这才改了现名。
沙市的地势是南高北低,老城区像条带子沿荆江大堤展开。在没建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时,每到长江汛期,江水平面距堤内低洼处高差约有十多米,故有“船在屋上走,人在水下行”之说。如今,这一现象已经看不到,倪明用《刘大人巷图》再现了这一奇特景观。倪明说他画这幅画,用的是俯视角度,这样可清楚看见江水、大堤、老巷之间的关系。他想用这幅画讲述城市屡遭洪患的历史,让后人永葆抗洪精神。
《刘大人巷图》
沙市健康巷是一条不足百米的小巷,旧时这里被称作“黑水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沙市开展绿化美化城市活动时,这条小巷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小巷的“老姨妈精神”广为传扬,这里一度成为沙市对外宣传文明建设成果的窗口。
倪明说:当年健康巷是全市的卫生红旗单位,巷子里空地有花木,墙上有诗画,从外地来参观的人一拨又一拨,变化让人感慨。我画《故乡小巷之风情图》,就是想提醒今天的人们,如今社会环境变了,但我们城市的优良文化传统绝不能丢掉。
《故乡小巷之风情图》
星移斗转,人有天寿,这世上唯有人的记忆是可留可带走的东西,虽然带走也正常,但留下则更可贵,因为这是一份责任与担当。对八十岁的倪明来说,用画笔留住城市的记忆,是他会坚持自觉去做的一件事,而无论余生岁月的寒暑交替。
2023年5月28日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