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身边的英雄
张 俊
2019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杨音菲的长篇小说《岁月留痕》,那是一部反映岑河近半个世纪风云变幻历史的力作,也是杨音菲的成名作。她的这部作品出版后,在岑河一带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得到省、市文学界的关注,杨音菲就是凭着这部作品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的。
杨英菲新作《身边的英雄》
本以为杨音菲会沿着写地方历史文化故事的路走下去,以轻车熟路地扩大她的写作成果,但没想到她笔锋一转,却写出了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身边的英雄》。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写地方历史文化小说难,写当代纪实人物作品更难。因为当代纪实作品的主人翁就在那里,他的过往言行,周边生活的人都一清二楚,写得过头了有拔高之嫌,写得不足则又不具典型性,实在是一件不好拿捏的事。然而,杨音菲却写得游刃有余,由此,可见她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担当精神,以及娴熟运用身边生活素材写作的把控能力。
自古以来,在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危险时,总有义士挺身而出,成为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这些人无疑是真正的英雄。如今,国家和民族同样面临诸多不可测风险,尤其是当下拜金主义盛行,人的物欲横流,在这种精神贫乏的困局下,社会同样急切呼唤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英雄归来,人们也希望能看到身边出现可敬可学的时代楷模。杨音菲这部作品中的主人翁张文连,就是她顺应时代需要推出的一个英雄人物。
刚入伍时的张文连
张文连是在人民解放军这座大熔炉中百炼成钢的,他经历过越战炮火、“九八抗洪”、抗击新冠等大风大雨的洗礼。无论在哪个时段,也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是一个冲锋在前的战士,无惧困难与死亡,展示了一个英雄笑看沧海横流的本色。杨音菲写出这样的人物,无疑是为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作为一个严肃的作家,她紧扣时代需要写作的方向,是值得人们为之点赞的。
英雄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因此,写一个真实英雄就不必设计多么壮烈的场景,让英雄的言行有多么的“高大尚”,因为那样,反而会让人觉得英雄不真实。杨音菲是懂这个写作之道的。她笔下的张文连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他只是默默地做好份内的事。例如,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当战友身受重伤倒下时,作为卫生员的张文连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抢救,心想的是早点为战友止住血,就能救下战友的这条命;又如一次战斗后,他奉命一人去战场检查有无遗漏的伤亡人员,返回时大部队已经离开,他便冒着被越军伏击的风险在丛林中奔跑着追赶部队;还有,他看见战友喝了不洁的水闹肚子疼,就不顾潜伏越军的冷弹,一人去丛林中寻找干净的水源,等等。正是这些真实生动的细节,让人感到了英雄脉搏的跳动,也受到了伟大源自平凡的启示。
张文连(左一)与战友在友谊关留影
英雄的成长是多方面条件及影响的结果,其中家教的作用尤为重要。张文连的父母都是生活在大山中的普通农民,但却都是有家国情怀的人。在得知儿子要报名参军时,曾在解放战争中参加过解放军的爹平静地说:我膝下有四个儿子,是应该有一个保家卫国的军人;娘虽说担心儿子,但也只是叮嘱他:听人说,在部队训练很辛苦,你要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做一个好兵。从这些朴实的语言中,让人感到的是严父慈母对儿子真正的关爱,是传统家风中坚守正道教子的启示。此外,张文连在部队时,一些老军人的言行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一次战斗中,有辆从远处开来的坦克被不少人认定为是敌方的,便慌忙要求立刻开炮击毁,但沉稳的老团长却摇摇头,硬是待坦克开近,看清是我方坦克时才发声,避免了一次重大的误伤。杨音菲对张文连父母和老团长寥寥数语的叙述,却折射出了英雄成长与周边人影响的关系,让人感到英雄从平凡到不平凡升华的可信。这种注重主人翁成长背景描述的笔法,实在起到了以小写大,层层烘托的作用。
杨音菲写《岁月留痕》时,是比较讲究语言细腻感的,诸多的场景描写、心理刻画、人物关系交待等,都写得周到精致,而在这部作品中,她却一改文风,注重故事情节的快速推进,叙述跳跃的跨度也大,文字简洁洗练,文风朴素干净,重在以作品的意境取胜,让人在轻松阅读中回味有甘。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我们正行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英雄,真心希望杨音菲能写出更多的身边英雄来。
(本文为《身边英雄》的序)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