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忏佛事渊源久长
张 俊
荆州城内的承天寺始建于晋代,论建寺的年代与规模都比章华寺要早要大,且一直是鄂西地区经忏佛事活动的中心。但到了晚清,章华寺的净月和尚被清朝廷命为“四品僧正”,尤其是辛亥革命爆发,承天寺所在的东城几近荒废之后,其中心地位就被章华寺替代了。
荆州城内的承天寺始建于晋代,论建寺的年代与规模都比章华寺要早要大,且一直是鄂西地区经忏佛事活动的中心。但到了晚清,章华寺的净月和尚被清朝廷命为“四品僧正”,尤其是辛亥革命爆发,承天寺所在的东城几近荒废之后,其中心地位就被章华寺替代了。
所谓的经忏佛事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僧人受人之托,举办“代人念经”、“拜忏”、“放焰口”、“打普佛”等活动,以此追悼亡灵,求寿祈福,得到菩萨保佑;二是僧人举办“开七传戒”、“打净土”、“打念佛七”、“讲经法会”、“建水陆道场”等活动。这些活动,既是寺庙获得收入的一种渠道,也是寺庙传承佛法的一种方式。
寺僧做法事活动
古代僧尼出家不仅要得到寺庙的许可,而且还需取得朝廷发给的度牒,才能获得做僧尼的资格。唐玄宗时,僧尼出家受戒的戒坛都由朝廷规定处所,由朝廷聘请“临坛大德”在规定的日子里披剃传戒,而后才发给度牒。清乾隆年间朝廷下令弃除了度牒,戒牒也改由传戒寺庙发给。如此一来,传戒活动就成为寺庙的一件大事,章华寺自然也不例外。
清末至民国时期,章华寺每年传戒一次,从古历的冬月初一到腊月初八,共一个月零八天,称之为“冬七”。虽说“冬七”活动是在年末举行,但在年头过春节时,章华寺就在山门上挂出“今冬传戒”的木牌,以提醒欲受戒者不误戒期。在“冬七”传的戒律有优婆塞戒(男居士)、优婆夷戒(女居士)、沙弥戒(男)、沙弥尼戒(女)、比丘戒(男)、比丘尼戒(女)、菩萨戒(不分男女)等,受戒者统称为“七众弟子”。寺中传戒时需设立法坛,仪式隆重,礼节繁琐,气氛庄严。章华寺的“冬七”活动持续近百年,1948年因时局动乱暂停。
寺中做水陆法会
改革开放后,章华寺法炬重燃,传戒活动便又重新开始。1991年冬,章华寺设坛传“三坛大戒”,宽莲法师为传戒和尚,昌明法师为教授和尚,道根法师为羯磨和尚,由戒腊十夏以上比丘任尊证师和引领师。这次活动严格按佛教轨仪进行,历时十五日,受戒者来自十八个省(市),总数近千人。自此之后,章华寺的传戒活动逐步转为常态,如2005年,继任住持心继法师设坛传“二部僧戒”,2010年又传“三坛大戒”等。历史以来,受戒者就以持章华寺戒牒为荣幸,不少在章华寺受戒的僧人后来成为一些大寺庙的法师、住持,如曾在杭州灵隐寺任住持的尘空法师,曾在南昌佑民寺任住持的心道法师都是章华寺戒子。
农历的七月十五为僧自恣日,相传在这个日子里供养佛、法、僧三宝,就可以仗三宝功德之力去解救倒悬之苦,这也是佛寺中建盂兰盆会的由来。民国时的荆沙人特别重视这个日子,在这一天,市区内大街小巷、寺庙庵堂都会有人去烧“钱纸”,但更多的人会到章华寺上香拜佛,请僧人念经,以超度亲友亡灵。
建国后,章华寺的盂兰盆会一度停止,重新恢复章华寺后才又兴起来。如今每当进入农历七月,章华寺就会举行供佛仪式和超度法会,由僧人念《地藏经》,放发心“焰口”,撞“幽冥钟”等,以满足世人哀悼亲友亡灵之需。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的盂兰盆会活动时间从农历七月初一就开始,直到三十日才结束,持续一月之久。
举办法会的殿堂
佛教经典众多,义理深奥,举办法会时请法师,特别是请高僧大德讲经是沙市佛教界的一个传统。民国年间,不少有名的法师来沙市讲过经,如密宗的贡嘎活佛、超一上师、持松法师等都来沙市讲过。如今这个传统在章华寺仍得以传承,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日,寺里都要举行观音法会,结合法会请法师讲经。1990年5月,台湾的道宣法师应邀来寺中讲授《普门品》,每天前来听经的人在300人以上。章华寺重新恢复后,寺中举办的法会内容又有了新扩展,1995年5月,章华寺举行千佛和平多宝塔奠基仪式,同时举行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大法会,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共2000多人参加,同为世界和平祈祷。
1940年沙市沦陷后,曾有多支日军部队在沙市驻防过,据说其中一支的官兵多来自日本会津若松市。中日两国恢复邦交后,沙市与会津若松市结为友好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会津若松市几乎每年都组团来沙市访问交流,其中有不少日本友人到章华寺拜佛参学,忏悔战争罪行。如此一来,章华寺就成了这座城市对外友好交往的一扇窗口,法事活动的内容增加了,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选自《章华寺的钟声》 摄影 江永武)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