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进入垃圾分类全覆盖时代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2-03-28 17:14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肖梦薇 黄格 )近年来,天门市积极落实《湖北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不断完善分类体系、增添分类设施、展示分类成效,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推进,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全产业链条,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指导、社区主责、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中心城区垃圾分类工作从点到面取得了全覆盖的巨大成效。
 
领导重视,让垃圾分类“有盼头”
 
领导重视有高度。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要领导专题调研城市“绿色治理”工作,分管市领导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召开全市垃圾分类专题会议推进落实,15个成员单位的工作部门联席会强化责任,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资金落实有速度。从落实美丽湖北、绿色天门的政治高度出发,从前瞻发展眼光和为民利民情怀统筹布局,制定了垃圾分类全市“一盘棋”的战略方针,一是落实了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建设的“四统一”,即:按照技术规范分类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移交管理;二是落实了垃圾分类的“四保障”,市政府常务会议落实1500万的资金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即:分类设施建设、运输处置、社区的考评奖励、“两员”工资(指导员、督导员)等费用由市财政予以保障。
 
分类推进有力度。截止目前,天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了城区16个社区478个居民小区共72690户居民、93家公共机构(党政机关)、25所学校和5个商业综合体,实现了中心城区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及相关企业强制垃圾分类覆盖率100%的工作目标。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以上,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85%以上,垃圾分类正确率达到65%以上,“三率”的提升凝聚了共同参与的社会共识。
 
宣传引导,让垃圾分类“有聚力”
 
宣传引导贯穿始终,做到全社会、多主体、全方位,织好一张全覆盖的“大网”,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在脚下、印在心中。
 
媒体宣传全领域。通过《中华建设网》、《天门日报》、《天门发布》、《视听天门》、《天门周刊》等媒体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共刊发垃圾分类宣传文章51篇,每月一期情况通报,每周一篇分类知识专栏。
 
宣传标语全覆盖。全市93个单位、200余家商户、100余台公交车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分类知识;参与分类的小区设置宣传专栏,共制作小区宣传栏120个、公益性宣传标示牌160块。
入户宣传无盲区。组织200多名社区干部、153名分类指导员和督导员、71名物业小区督导员、123名单位引导员开展垃圾分类入户的宣传和投放引导;编制《天门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10万份,上门入户宣传15万人次,走访入户宣传50000余户。
学校分类做样板。城区25所中小学、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栏420块,发放宣传手册20000份,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由学生将垃圾分类知识、意识及习惯带给家庭成员,实现校园垃圾分类的教育成果向家庭、社区辐射,城区华泰中学、新城一小成为了全市垃圾分类的示范典型。
 
生活场所无死角。地方曲艺作家制作了符合本土气息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音频,发放154个小喇叭在城区各小区、农贸市场播放;志愿者穿上四分类颜色的服装拍摄视频在抖音推出,真正做到了分类宣传的无缝隙、无死角。
 
设施完善,让垃圾分类“有样子”
 
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因地制宜,全面建设好城区的垃圾分类亭棚,布置好垃圾分类的容器,配置好垃圾分类运输的车辆,专业公司定时收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让市民看到垃圾分类有模有样。
设施建设全覆盖。根据湖北省级示范社区创建要求,天门市及时调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部署,坚持以块推进,不留死角。规范小区建设分类收集亭302个,单位自建自管小区、私房小区、老旧小区配备流动四分类收集车70辆并摆放分类容器1125个。党政机关、学校、商业综合体设置两分类、三分类、四分类容器共2485组;临街门店、主次干道配备分类容器1863组,有效推进了该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连点成线,全域覆盖。
 
指导监督全覆盖。天门市按照《天门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要求,保障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引导、监督前端分类的投放,配备了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督导员83名,流动四分类收集车督导员70名;物业小区督导员44名;单位自管小区督导员27名。党政机关、学校、商业综合体配备生活垃圾分类引导员123名,保障了市民分类投放有帮助、分类过程有引导、分类结果有监督。
 
分类运输全链接。根据天门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位设置,制定了该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设施的技术规范,建立了四分类收集台账,确定了收集转运站点,规划了运输路线。
餐厨垃圾外包服务:引进两家服务外包公司,分别对居民的厨余垃圾和餐饮门店的餐厨垃圾进行分类运输。配备居民厨余垃圾、农贸市场(商超)其他厨余垃圾运输车8方的12辆、四轮8桶平板运输车5辆、三轮6桶流动四分类收集车70辆,厨余垃圾统一运送到厨余站进行处理。配备餐饮门店餐厨垃圾运输车15方1辆、10方1辆、7方4辆、2.5方的5辆,餐厨垃圾统一由外包公司进行生物处理,有效保障了我市城区居民小区和餐饮单位的垃圾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有害垃圾专业处理:设置有害垃圾收运电话,配备1辆四轮8桶有害垃圾专用平板运输车,服务外包公司每月定时、定点收运。
 
有用物品资源利用:鼓励居民自行暂存、售卖可回收物,分类棚亭收集的可回收物,由社区指导员统一规范处理,登记入账。其他垃圾按原有渠道由各责任主体单位负责运输。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分类运输体系,保障了分类收运渠道畅通。
 
分类处理全闭环。目前,天门市建成一座日处理量5吨的居民厨余垃圾处理站,餐厨垃圾处理过渡期采取外包第三方公司进行生物处理。位于岳口工业园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在加速建设,即将点火投运。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设计处理能力为100吨/日,总投资2777万元,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投入3000万建设的飞固生物填埋场,1500万的生活废弃物及装修垃圾综合处置项目和4500万元的炉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正在抓紧建设,都将与发电项目同步投运。
 
示范创建,让垃圾分类“有影响”
 
天门市把创建成功的省级分类社区--新城社区作为作为引领社区垃圾分类的一面旗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示范创建引领先行。对照生活垃圾分类省级示范社区的创建标准,天门市将创建标准落实、落细、落地,在竟陵街道办事处的新城社区开展省级示范社区创建,辖区内的4个机关单位、2所学校、2个家商业综合体、16个居民小区严格落实了“四有、四建立”,实现省级示范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95%以上、准确率85%以上。让省级示范社区成为“样板间”和“活招牌”,组织各社区负责人、指导员、监督员到新城社区学习,让全市社区分类有踪可循,有迹可学。
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坚持党建引领建设“红色物业”,把基层党建与物业服务有机融合,提升物业服务与垃圾分类的监管质效。全市17个物业企业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协调组织各物业小区的亭棚建设、分类投放、监管服务,物业人员抓好垃圾分类的进门入户宣传、业主倾倒垃圾的分类入桶引导与监管,完善物业小区垃圾分类的服务监督管理,构建物业小区垃圾分类的长效治理机制。
 
机制健全,让垃圾分类“有动力”
 
坚持部门协同联动,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监管考核机制,以考评结果倒逼分类工作,激发工作的内动力。
 
部门联动增活力。建立健全了部门协作机制,分管的市领导定期召开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协调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分类”的原则,各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履行主体责任,积极主动开展单位、企业及经营场所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指导、督导与考核,部门联动合力迸发。
督办考核增动力。建立科学、严格、高频的督查考核机制,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城市综合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乡科级领导班子成员年底实绩考核,分类专班人员采取“日督导、周巡查、月通报、季结账”的考评方法,开展全方位的巡查督导考核;分管市领导每季度召开点评会及工作协调会,推动城区垃圾分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良性发展。
 
垃圾分类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既要有法律、制度保障和经济的支撑,也要公众增强环保意识,主动参与配合。我们将进一步凝聚共识、持之以恒,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为美丽天门增添更多亮色,为建设“城市美、产业强、生态好、民生优”的现代化宜居宜业之城而努力。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