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北的太师渊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2-01-05 10:49
张 俊

佛寺是僧人的静修之地,因而建寺的选址讲究风水,且一般都会遵循“四灵兽模式”,以达到“环若列历,林泉清碧;宅幽而势阻,地廓而形藏”的目的。简单一点说,就是建寺之地山水俱备最好,如此才能凝聚气运,使道场兴旺。当初,悟开法师选择豫章冈建寺,有山自不必说,其实也不少水,章华寺的北面曾经有过一处广阔的水面,那就是太师渊。
 
1从太师渊看章华寺

从太师渊看章华寺
 
太师渊又称章台渊,据清《江陵县乡土志》载,章台渊水“为襄水逆流尾闾,受邻近沟洫港汊诸水,由章台渊起,东北行三里有周良玉桥,又三里有三板桥,又北行约四里至蜡树角,行十五里过象湖至陟屺桥,有东南岑河口之水来会。”
 
由此可见,当年的太师渊可不是一座景观湖,而是沙市一域连通四湖水系的一条重要水道,也是城市的一条经济命脉,清末民初时期的粮食码头就设在那里。自古以来,一艘艘装满货物的木船在这里进出,外来的商贾在这里登岸,到章华寺礼佛的香客也是沿着水边小道入寺。连接太师渊与沙市城区的古道上,骡马车、板车、人力车、挑夫、行人来来住住,嘈杂的市声中夹着寺里的晨钟暮鼓声,从早到晚都是那么喧闹。
 
太师渊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与明万历年任首辅的张居正有关。《沙市市志·自然地理》上说:明万历年间,老梅园的剅眼不通,太师渊一带常闹涝灾。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告假居家的张居正获悉此事后,就组织乡民疏通剅眼,开了一条水沟至白水滩,消除了这一带的涝患,还沟通了沙市与豉湖、长湖、潜江、沔阳乃至汉口的水路。张居正在朝中任过太师,他为乡梓造福,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这一带水域叫太师渊。当然,也有人说不是那么回事,清人王百川就在《沙市志略》中说:“今讹名太师渊,盖“台寺”之伪也”,他认为渊名是与章台寺有关。其实,即使是当初叫错了也没什么关系,至今沙市人还是知错不改,章华寺后的一座公园现被称作太师渊公园,寺前的一条路被称作太师渊路,这说明古今沙市人都是懂得感恩的,这也是淳厚民风使然。
 
2太师渊的水面

太师渊的水面
 
晋代的郭璞是风水论的创始人,他在《葬经》中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气是指什么,与道场的盛衰又有何关系,可能我辈凡胎肉身难以悟得,而悟开法师是深谙此道的。或许他正是看中了沙市惟一一处山水兼备之地,特别是太师渊有凝聚气运之效,才选中这里结庐建寺。章华寺也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自建寺六百多年来,由小而大,高僧辈出,最终发展成湖北三大丛林之一。
 
建国初期,太师渊水域还有木船进出,窑湾、岑河一带的香客还能划着木船来章华寺上香。后来,太师渊水被纳入四湖水系统一治理,沿太师渊河线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挖,使当年以船运为主的太师渊水变成了以排水为主的豉湖渠系。如今站在章华寺的观音甘露宝塔上俯瞰太师渊公园,也只能看见小池塘大的水面了。据说荆州市规划部门已作了一个“三园合一”的规划方案,即将章华寺、烈士陵园、太师渊公园之间的隔墙都拆除,而后对太师渊残留的水面进行疏挖,以重现当年碧波荡漾,绿荷摇曳,花红鸟飞的美景。
 
3太师渊的土堤

太师渊的土堤
 
星移斗转,世事无常。虽说昔日太师渊的风景早已远逝,但好在章华寺道场的气运依然兴旺,这或许是当年太师渊所凝聚的灵气,随着岁月已融入到佛堂精舍中去了的缘故吧。
 
(选自《章华寺的钟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