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1名!情满粤黔 中建四局脱贫攻坚“筑”造百姓幸福
中华建设网(通讯员 赵清 刘汉辉 张锋)从人均年收入7320元到17.6万元,翻了24倍!
从村集体经济0元到20.2万元,翻了20余万倍!
120户500多名村民,祖祖辈辈身居贫瘠的大山深处,靠天吃饭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他们搬出大山,过上了幸福生活!“做梦也没有想到,今天我们能过上城里人的日子!”这是易地扶贫搬迁后村民的心声。
当修通了3000余公里乡村公路,贵州桐梓、习水、赤水280万群众砸碎了贫穷的桎梏,奔向乡村振兴的大道!
“这样的巨大变化,感谢中建四局的精准扶贫,感谢共产党给咱们老百姓带来的福祉!”这是广东、贵州群众甩掉贫困帽子的心声。
2016年来,中建四局选派精英干部24名,组成7个驻村工作队,住进贵州遵义石朝乡、广东潮汕桥观村等22个村结对帮扶。几年来,投入帮扶资金4500余万元,通过项目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等多种形式,实现了11881人脱贫。彰显了中国建筑使命必达、勇担社会责任的初心,凸显了中建人的家国情怀!
从“输血”脱贫,到“造血”致富
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仙庵镇,有一座别具潮汕特色的滨海村落--桥观村,靠海却未能吃海,农耕常年半荒闲置,全村贫困户41户贫困人数达200人,村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仅为7320元,村集体经济为0,属省定贫困村,是“脱贫攻坚战”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自2016年来,中建四局先后向桥观村派出2任驻村第一书记,共6名驻村干部,蒋磊作为其中一员,驻村两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同时也成了贫困户的“贴心人”。
翻开桥观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蒋磊的驻村日记,里面记载了村里农田使用情况、贫困户收入情况,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还记载着贫困户方廷文女儿上学的事情、老党员林秀凤医药费报销、谢庆标学手艺情况……
贫困户谢庆标家中有四个小孩,妻子杨裕娥患有残疾,每天都要服用价格不菲的药物治疗,生活十分困难。在工作队驻村前,仅靠打零工来支撑全家的开支。在2020年的“回头看”走访中,谢庆标说:“感谢扶贫队教我学习手艺,我在现在模具厂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还贷款买了一台微型面包车,偶尔跑跑滴滴车,生活越来越好了。”
在蒋磊和扶贫工作队的推动下,中建四局先后投入442.67万元资金完善村基础设施,道路清理硬化、按照照明路灯、援建村委办公楼、农贸市场、党群服务中心、自来水入户、新建党建文化长廊、桥观小学综合楼等各类软硬件设施。利用乡村振兴资金完成了雨污分流、医务室、公共厕所等项目建设。一系列举措解决了村民们生活起居、出行、办事等民生大事。
开对“药方”才能治穷拔根。经过前期大量走访调研,蒋磊和工作队最终确定了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为重点突破口,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激活桥观村“造血”功能。蒋磊带领工作队考察多个光伏产业示范点后,利用村里公共建筑屋顶、村集体荒地,建造70.62KW光伏发电站,实现村集体收入增收4.33万元。整合村集体用地和村民耕地资源,采用“合作社+村委+贫困户”模式,2020年销售扶贫农产品达20余万元。同时,驻村干部们利用好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到食品仓储中心和机械化肉联厂等产业,实现年收益33.9万元,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平均分红1800.89元。
如今,桥观村已经实现全面脱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6万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了20.2万元,村容村貌和村民精气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输血”脱贫到“造血”致富,中建四局驻村工作队用智慧和责任,带领桥观村探索“扶贫扶志”的幸福密码,实现全村小康梦想。
从“精准识别”,到实施“六大工程”
2016年8月,为响应贵州省“国企结对帮扶贫困县”号召,中建四局结对帮扶遵义,时任局团委书记的张伟担任局扶贫办副主任,带领14名青年,告别父母、告别妻儿,从广州、贵阳等舒适的城市来到遵义三个贫困县最贫困的乡镇务川县石朝乡、桐梓县小水乡和新蒲新区永乐镇,开始了2年多的驻村帮扶。
精准扶贫的前提,在于精准识别。在山高路陡的乡村,张伟带着扶贫队一家一户走访、一村一寨调研。在全部完成三个乡镇16个村2807户贫困户入户调研后,制订了《中建四局帮扶遵义“34638”扶贫计划》。他每周驱车数百公里,往返于遵义三个县的三个乡镇16个村之间,制定了产业帮扶、易地搬迁、就业帮扶、教育帮扶、生态帮扶、特殊帮扶“六大工程”,投入3500万元建成了21个扶贫项目。
因地制宜,助村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等不起、慢不得。在驻村帮扶产业扶贫工作中,张伟和扶贫队员根据不同村庄的特点在当地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产业。在石朝乡,他又带头建立了贵州首个现代化生态渔业养殖基地、2000多亩的黄花菜基地和800亩辣椒产业基地;在小水乡,扶贫干部们给473户贫困户发放了生猪;在永乐镇,这帮“暖心人”又对村委会、学校和村民进行了危房改造。每逢春节,张伟就带领扶贫干部们冒着严寒把米油以及慰问金送到2000多户村民家中。乡亲们把这些举动看到眼中,暖在心间。
易地搬迁是中建四局六大帮扶政策之一,也是扶贫队花费最多精力的一项工作。2017年5月,中建四局在遵义购置了143套新房,最终在8月顺利完成120户508名村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随后扶贫队又为乡亲们组织举办了4场招聘会,解决了200余名村民就业难题。政府与央企齐行动,真正做到让百姓们在生活上安家,工作上安心。该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既是遵义全市唯一个跨县安置,也是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安置的示范点,工作经验成为遵义市和贵州省的典型代表。
曾经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民覃猛,拾起了相机,学习摄影剪辑,成为了一名纪录片导演;曾经那些刚看到新家深感震惊的孩子们,已经是初中生了,再也不用走几十分钟山路去上学;曾经村里的老人们也悠然自得地在院里下棋。
当洁白美丽的乡村,满山遍野的黄花香,鸡鸭在地上跑,鱼儿在池中游时……老乡们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多,扶贫同事的皮肤却越来越黑。世界上的爱有很多种,亲情之爱,友情之爱,还有家国情怀的深情大爱。看着越来越多的老乡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尽管扶贫路上吃了些苦,还有些孤独,但扶贫干部心中都觉得很值。
从脱贫攻坚“小康路”到乡村振兴“致富路”,中建四局一直致力于广东及贵州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形成了从“研发—设计—投资—建设—运营—服务”全产业链格局。从“黔路难行”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曾经“山里山外两重天”的状况得以彻底改变。从贵州桐梓、习水、赤水建养一体化乡村公路连通老乡多年渴盼的“致富路”,到打造与“美酒河”交相辉映、连通世界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再到带领280万群众走向“脱贫致富”的正习高速、秀印高速,以及广东地铁、机场、体育馆等领域...,四局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沿线人民的小康幸福、为地方产业振兴发展贡献了巨大精诚力量。
如今,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正扬帆起航,接下来,中建四局党委将抢抓发展机遇,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竭力做好民生工程,充分创新工作模式,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实干诠释央企担当,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筑”造幸福,中建四局一直在路上!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