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城乡展新颜 美景舒画卷
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实落地,
拉近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幸福距离……
五年来,十堰市住建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推动全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荣获2020年“全市履职尽责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获评市委综合目标考评优秀单位。
过去五年,十堰市住建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化党建引领,努力提升市直住建系统党员干部的专业化能力,提高精细化水平,强化精准执行力,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构建全面从严治党长效机制,推动党的建设与住建业务同频共振,筑牢了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守初心讲党性,强化理论学习全员覆盖,补足精神之钙。坚持抓队伍强基础,以“支部建在项目上”为抓手建强基层堡垒,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选派优秀骨干担任项目党建指导员,全力锻造一支纪律严、作风实、能力强的住建铁军。坚持担使命抓落实,紧扣目标狠抓发展,用实干迎战,用业绩作答,用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坚持重廉洁树形象,强化“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引导系统干部自觉讲党性、讲信念、讲干净。
地下管廊建设
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 PPP项目是全国首批十个管廊试点项目之一,于2018年底建成了22条53.3公里地下综合管廊,成为全国示范样板。五年来,市住建局结合市政道路新改建工程,配套建设管廊15条50余公里,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03公里,构建了“横贯东西、辐射南北”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主干骨架网络。按照“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标准,全线推进6.6公里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整体推动老城区环境提档升级,实现污水、雨水、洪水和生态水“四水同治”,孕育城市文化脉络和文化集存的文化轴、休闲轴、景观轴、生态轴正在形成。
近年来,十堰市住建系统大力实施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全力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不断提升供排水行业监管质效,经过持续攻坚,城区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清零,为“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深入推进县城以上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和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工程,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和水质净化厂114座,总设计规模98.5万吨/日,累计建成污水收集管网2570公里,全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在一级 A以上,环丹江口库区保持地表水Ⅳ类以上。十堰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设施密集度位于全国地级市前列。
组织实施“一体一策”,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2018年12月,省生态环境厅通报全省黑臭水体环境保护专项督查进展情况,十堰市整治完成黑臭水体79个,整治完成率100%,在全省率先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2019年以来,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黑臭水体零新增、无反弹,基本实现了“长治久清”。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主色调。市住建局以高标准、严措施加速推进城市绿色发展。过去五年,全市入库资质建筑业企业从245家增加到347家。2017年至2020年,建筑业总产值从429.8亿元增加到495.1亿元,增长15.2%;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4.37%增加到6.12%。大力发展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五年累计新增绿色建筑1198万平方米,获得国家绿色建筑星级标识125.9万平方米,新建节能建筑1508万平方米;全市34家混凝土(砂浆)搅拌企业全部完成绿色搅拌站升级改造,城区新开工项目“禁现”率达到100%。全市墙体材料类企业达到82家,散装水泥类企业达到9家,商混类企业达到33家,企业数量增速、供应建材增量居全省第一方阵。
聚焦多年来因先建后报、先建后批、批后超建、批后改建累积的消防审验遗留问题,市区两级联动开展“破冰”行动,实地走访企业71家,有效破解了东风房地产等项目消防审验、竣工验收难题。严守建设工程质量底线,始终绷紧安全生产弦,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现场督办,确保了全市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乡村振兴的龙头。
近年来,市住建局牵头推进“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行动,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补齐短板、共治共管”基本原则,紧紧围绕小城镇发展短板,强化规划引领、注重保留特色、突出环境整治、狠抓基层治理,全市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城镇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初步形成了小城镇干净整洁有序、示范镇做优做强的美丽城镇建设新局面。竹山县宝丰镇等10个示范型美丽城镇和房县军店镇等20个基础型美丽城镇因成效突出,获得市级1000万元奖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