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莲和尚的咏菊诗
张 俊
从现存史料看,在章华寺任过住持,喜欢吟诗、作书画的似乎只有两人,一个是净月和尚,另一个是他的弟子妙莲。他俩写字作画,并不求艺术上的高度,纯粹是表达个人的志向与趣味,作品透出的禅意,更像是另一种学佛的心得,妙莲的诗画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此。
妙莲和尚
妙莲,枝江人,俗姓张。他自幼家贫,从小给人放牛,但聪慧好学,有过目不忘的天赋。他十二岁时被瑶池门看中,后被门人尊为“先生”。清宣统二年(1910年),他去峨眉山朝拜后,深感佛教的博大精深,遂出瑶池门入佛门,去枝江白塔寺剃度,受足具戒后到章华寺净月和尚门下,主修净土宗,兼修禅宗。他1928年任章华寺住持,三年后退院,去五台、九华、普陀等佛教名山云游,其间苏州灵岩山寺印光大师的开示,对他的影响最大。
跟从净月和尚学法,妙莲受到的开示是多方面的。净月佛学造诣深,诗词、书法和篆刻的水平也很高。受师傅的影响,妙莲在学法之余,也学会了吟诗作赋,除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外,他还会画几笔花鸟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向盟军投降。消息传来,国人欢呼雀跃,妙莲也是悲欣交集,心潮难以平静。这年秋天,他特地在寺里种了一些稀珍的菊花,待花朵盛开时,他细心观察,精心描摹,并专门画了一本菊花册页。在每幅菊花页上,他还题写了一首咏菊诗,以表达他对国土重光的喜悦之情。
妙莲吟菊诗
写诗作画是艺术创作,作品与友人切磋才有味道。为此,妙莲将画页上的题诗用小楷抄了一本,送给他的好友李宝常看。李宝常是沙市知名士绅,也是一个诗词书画高手,还是一个佛教居士。李宝常看了莲妙的题画诗后大为赞赏,就在册页首部写下一段评价的话:“有句皆艳,无意不搜。朗诵数过,殊令人口香三日也。寄尘敬识。”
李宝常的评价如此之高,自然也是有他的道理。妙莲的这册咏菊诗,以物寓人,借景抒怀,意境高阔,诗风清新,受到好评也是理所当然,受之无愧。如他写大丽菊那首:“大瓣红如许,露光映晚晖。满堂朱紫贵,衣锦正荣归。”用红菊比喻战后的中国大地,虽饱经战火的蹂躏,但勃勃生机仍在。抗战将士们化剑为犁,重建家园,必是一片万紫千红的美景。
李宝常先生评语
又如写秋菊那首:“几枝老菊傲秋风,灼灼繁英气尚雄。可笑无知狮子狗,河东吼罢吼离东。”他借秋风中的老菊,寓意坚强的中国人自有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可笑那小日本自不量力,犯我中华,一败涂地,不过如狗枉然狂吠而巳。
再如写重阳金菊那首:“历尽狂风暴雨场,篱边阶下度重阳。英雄本色今还在,毕竟黄金无此黄。一年容易又重阳,苦雨凄风肆尽狂。残菊几枝开晚节,高秋独占见孤芳。”诗中的金菊虽经疾风暴雨的摧残,可老株不死,芬芳依旧。以此来比喻苦难的中国人民是压不垮的,沧海横流更显英雄本色,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
“诗言志”,妙莲的咏菊诗,表达的是他爱国爱教的情怀,而这情怀对他来说则是一贯的。1954年元旦,妙莲应邀参加市政府主办的一个迎春座谈会,他在发言时深情地说:今天是一九五四年元旦佳节,也是我们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无上快乐的一天。
建于晚清的章华寺大雄宝殿
当年妙莲退院后,他便将许多精力放在乡村弘法方面,他的足迹遍布湖北、四川和江西,弟子成千上万。解放后,妙莲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曾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沙市佛教协会会长、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等职,为弘法奉献了毕生精力。妙莲于1970年圆寂,时年八十岁。
沙市居士林林长邓述祜对妙莲作过这样的评价:“章华寺三房中较有作为的是妙莲老和尚。他出家前是瑶池门的名人,出家后任章华方丈。妙莲德高望重,才学渊博,且知人善任,收弟子三万,大多都是转门的外道,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章华寺和居士林》)。
(本文选自《章华寺的钟声》 文中妙莲诗和李宝常评语由收藏家姚治洲先生提供,在此鸣谢!)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