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乡村振兴的几个镜头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1-09-08 10:20
来源:海东日报
 
2021年6月4日,海东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海东市全面开启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
 
《海东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注重创新、强化引领,通过培育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开好局、起好步,推动全市农业高效高质、农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富足。
 
正是秋收好时节。连日来,海东大地处处洋溢着乡村振兴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通过几个镜头,来看看海东市乡村振兴奋进的步伐和激情。
 
镜头一 党员引领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乡村振兴新起点,党员干部带头干。海东市乐都区峰堆乡上一村地处湟水谷地南侧,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制约,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都靠天吃饭。而如今,这一切正在悄然改变,乡道旁绿意层叠,农田里种满了油菜、马铃薯,条条硬化路通到农家小院……一幅和谐新乡村的画面展现在记者眼前。
 
峰堆乡上一村原党支部书记郭德辉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后,村里的乡村面貌越来越好,土墙换了砖墙,后来又有人盖上了楼房。谈起村里的变化,郭德辉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里的党员干部就已经开始谋划上一村的未来。期间有过集体外出务工,有过村集体企业的创办,每一次的探索与实践,作为共产党员,他都会冲在最前。虽然走过弯路,但如今回想起来,从未后悔过。郭占福现任上一村党支部书记,是郭德辉老人的儿子,2014年之前,在外地工作的他收入不菲,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郭占福选择回乡创业。
 
“一个人富不算富,带领大家发家致富才是真正的富裕。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所以我选择从外地回来也为家乡做些什么。”郭占福说。回到家乡后的郭占福,经过一次次市场调研和考察,最终选择了马铃薯这一种植产业作为发展方向。
 
郭占福打破传统,投资1.5万元种植了0.7公顷的马铃薯种薯,当年收益8.5万元。2017年,通过租赁群众撂荒地、流转土地、土地入股等方式,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种植马铃薯66.7公顷,通过土地托管或半托管方式种植马铃薯80公顷,吸收上一村贫困户就近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
 
郭占福的成功只是峰堆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峰堆乡进一步加大全乡村级道路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农业+旅游”的新型发展模式。
 
据峰堆乡副乡长海显青介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号角的吹响,峰堆乡围绕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整治、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将切实解决好基层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
 
镜头二 乡村旅游开启班彦乡村振兴新篇章
 
2017年,位于大山深处的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实施了易地搬迁工程。如今的班彦新村,依托民族特色发展产业经济,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助农,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阔步前行。
 
金秋时节,在班彦村,村民们身着民族服装为游客们演绎土族歌舞,丰富多样的观光游玩、特色小吃等旅游项目,让这里成了“旅游打卡地”。
 
“这里的空气很清新,特色小吃的种类也很丰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游玩的娱乐设施种类也特别多,交通更是方便。”西宁游客刘先生说。
 
作为班彦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特色产业——班彦生态农庄从今年7月开始营业,是集产业观光、科普认知、农耕体验、摄影写生、采摘尝鲜等为一体的农业观光旅游区。
 
据五十镇班彦村生态农庄负责人马守玉介绍,现在该景区共有员工40多名,都是班彦村人,农庄的建设运营不仅为村民们在家门口提供了就业岗位,大家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据班彦村党支部书记仲关因保介绍,如今的班彦村,村里不仅建起了卫生所、电商服务点、幼儿园,盘绣园、酩馏酒坊、光伏等也都成为了班彦村的特色产业,接下来村里将继续在乡村旅游上下功夫,让更多的老百姓增加收入。2019年,班彦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获得了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据五十镇党委副书记李玮介绍,下一步,五十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带领乡亲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真正化感恩为动力,化荣誉为动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关怀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乡村振兴上作示范。
 
镜头三 易地搬迁“搬”出乡村振兴好生活
 
走进乐都区七里店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灰瓦白墙的新居错落有致,宽敞明亮的巷道干净整洁。75岁的搬迁户晁显连在老伴的搀扶下前往社区卫生院。搬迁后,社区卫生院依据当地实际,制定健康扶贫措施,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
 
“以前看病来回两个小时,现在从山上搬下来了,看病也方便,医药费基本报销了,我们的老年生活真是享福了。”晁显连说。
 
据乐都区七里店小区马厂乡卫生院医师王多利介绍,自从卫生院搬迁以后,实行了“一站式”结算服务、“一免六减”政策、先住院后结算,还开展了不定期的义诊和免费体检活动,现在群众们不仅实现了就近就医,医药费用也省了很多。
 
“十三五”期间,乐都区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多种安置方式,激发搬迁群众的主动性,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搬迁群众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和晁显连老人一起搬迁新居的还有乐都区中岭乡上岭村村民白莲兄一家。自从迁入新居后,白莲兄的丈夫杨来学实现了就近就业,孩子实现了就近入学,家里一年有七八万元的收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搬出来,更要富起来,社区的个体经营户李进善,原来是乐都区芦花乡本康岭村汪垚沟的建档立卡户。易地搬迁后,他家有了一套80平方米的新房子。小两口还在社区开了小商店,增加家庭收入。“自从我们搬下来,一个月下来收入近一万元,我们的生活有盼头了。”李进善说。
 
据乐都区碾伯镇七里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仲慧芳介绍,七里店小区作为我省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乐都区功能最为完善的新型小区,共安置了11个乡镇104个村1946户共6669人,搬迁后居民居住条件得以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现在老百姓可以实现就近就医、就学、就业,社区还会经常举办一些文化活动,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仲慧芳说。
 
镜头四 果园飘香印证产业兴旺
 
这两天,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挂满枝头的瓜果、新鲜的蔬菜等特色产品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采摘观光,村民们充分享受着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可喜变化。
 
走进民和县马场垣乡桃花源景区,一个个饱满圆润、色泽鲜艳的桃子挂满枝头,丰收的场景煞是喜人。前来游玩采摘的游客,现场品尝鲜美桃子,享受绿意风景。随着桃树的不断改良培育,如今结出的桃子鲜嫩多汁,颜色鲜艳,深受游客的喜欢。
 
近年来,马场垣乡依托林果产业发展,把种植与休闲、旅游、采摘相结合,形成“春赏桃花、夏尝鲜桃、秋收采摘”的乡村特色旅游业,让村民们腰里的钱袋子更鼓了,脸上笑容也更多了。同样,在民和县隆治乡李家村的西瓜地里,一袋袋西瓜被装好,等待着收购商前来收购。依靠地理优势,近年来隆治乡大力发展种植业,苹果、软儿梨、旱沙西瓜等特色瓜果,让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据隆治乡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李振光介绍,通过跟企业合作、自己零售的方式,村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李家村也把种植业打造成了乡村振兴的主产业,村民们正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断努力。
 
河湟两岸,满眼美不胜收的景色,处处洋溢着奋进的激情。踏着新时代的节拍,海东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然拉开……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