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山:提升“气质”“颜值”,打造“三区一地”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1-08-10 08:58
        中华建设网讯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印刻在头脑中,落实到行动上。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懈怠,咬定绿水青山不放松,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助力“三区一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和华中地区知名的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


     “七大行动”守护优良“气质”

绿色,是大洪山的天然基因,富含负氧离子是大洪山具竞争力的资源。近年来,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大力实施“控源、抑尘、禁鞭、禁烧、增绿、封矿、建站”等空气质量改善“七大行动”。严格产业准入,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精细化管理生活类污染源,规范餐饮油烟治理,强力推进城镇“禁鞭”,实现“零燃放”;强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依法禁止露天焚烧,基本实现了卫星遥感监控“零火点”的目标;大力实施春季植绿补绿增绿工程;开展VOCs专项检查及臭氧污染防控;完成燃煤锅炉整治及黄标车淘汰任务;开展了运输散装货物车辆专项整治,严查扬尘路撒行为20余起;常态化开展洗城运动,持续加强了道路清扫、冲洗、洒水和喷雾作业,推行环卫保洁机械化湿法作业;督促施工工地全面落实“四个一律”、“五化”、“六个百分之百”等防尘降尘措施;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关停拆除矿山采矿及碎石设备;兴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为景区的大气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助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景区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三大举措”提升景镇“颜值”

近年来,大洪山风景名胜区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百里画廊”、做足“显山露水”的生态文章,彰显出山河锦绣、叠翠繁华、香氛远播、长盛不息的“颜值”,保住良好的生态屏障,让蓝天白云、岸绿水清成为发展的主基调,让全区群众共享良好生态福利。


     一是实施碧水工程,绘就水清景美。
投资2000万元实施镇区污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大洪山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大截污纳管力度,严防污水“跑冒滴漏”,确保污水管网普及率达到100%,污水收集率达到95%。整合农村“厕所革命”建设成果,优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资2500万元推进涢水流域源头综合治理;推进水源地综合整治及标准化建设,启用无人机守护饮用水源安全。持续推进“河长制”落实落地,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水华治理及漂浮物打捞等水质提升行动,不断提升辖区水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自我涵养、自我净化能力。


      二是全域垃圾分类,扮靓城镇乡村。
围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共享环保低碳生活”等主题宣传活动,引导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养成垃圾分类、勤俭节约和物尽其用的文明生活习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试点先行、全域推进”的总体思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与专业环保公司-武汉美龙新能源公司签订全域垃圾分类治理服务外包合同。创新推行上门、摇铃、分类、投放的垃圾收运模式,逐步实现去桶化,因地制宜采取“四分法”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档升级垃圾中转站,设置了大洪山垃圾分拣中心、有毒有害垃圾暂存间、垃圾分类超市、可回收垃圾存放点和有害垃圾兑换点。匹配与垃圾分类暨无害化处理相适应的环卫设施设备及人员,强化垃圾分类闭环运行及全链条管控,勇当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排头兵和示范区。如今,生态环保理念在大洪山百姓心中扎了根,垃圾分类、光盘行动、低碳出行等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一种风尚和潮流,形成了生态共享、生态共建的浓厚氛围。


      三是构筑生态廊道,打造三区一地。
重点开展生态文明村镇、美丽乡村示范、“百里画廊”、“一河两岸滨河风光带”等生态工程,扎实推进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构筑绿色生态景观长廊。以园林廊道、生态湿地、休闲驿站、观光栈道、景观小品、河道整治、污水治理、
环境卫生治理等为主要内容,重点打造过境333省道沿线10余处节点景观点,不断优化沿线景观效果、休闲体验和环境面貌,实现道路两侧“四季有花,处处有景”,让“交通线”变“风景线”,让大洪山“望得见青山、看得了碧水、留得住乡愁”,并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和华中地区知名的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胡云保)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