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1-07-21 10:40
来源:海东市人民政府网站
 
近年来,海东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发展花海经济,开发乡村旅游,将“花海经济”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种新业态,充分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农业生产型、投资开发型、闲置利用型花海经济,促进观光农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路径、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实现“一花多赢”的发展效应。
 
一、统筹谋划,推进花海景观协同发展。立足农业资源禀赋,瞄准市民休闲、观光、娱乐新需求,发挥依山傍水、毗邻城市的地理优势,顺势引导花海经济发展,打造城市近郊的“后花园”。一是充分挖掘农业生产型花海经济。油菜、洋芋和果树是海东的传统农业产业,其中,油菜、洋芋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5.8万亩和81.7万亩,果蔬栽植面积达到9.39万亩,油菜花、洋芋花、果花“三朵花”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吸引众多城市居民前来赏花观光、休闲娱乐。市委市政府基于这一乡村旅游的优势资源,迎合市场需求,引导市民消费,把乡村旅游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加大路、网、车、店、餐、宿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了互助北山油菜花、乐都下寨梨花、乐都峰堆洋芋花、民和下川口桃花、化隆群科杏花等农作物花海品牌,丰富拓展了“田园观光游”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2020年,农业观光游人数突破500万人次,总收入达到2.5亿元以上,营造形成了“自然风光好,乡土气息浓”的乡村观光农业文化氛围。二是统筹推进投资开发型花海经济。结合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建设,统筹安排项目资金0.47亿元,整合各类资金2.1亿元,吸纳社会资本0.7亿元,成功建设了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卯寨、民和县西沟乡南垣牡丹园、民和县古鄯镇山庄村七里寺花海、互助县东和乡麻吉村油嘴湾、威远镇卓扎滩村、化隆县扎巴镇本康沟村、群科镇安达其哈村等集民俗文化、观光采摘、生态休闲、花海体验、产品加工于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各示范村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在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的基础上,发展规模小而观赏效果强的花海经济,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景区+农户”等运营模式,通过参与经营、入股分红、管理服务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民1150人就业,年人均收入1.84万元,年累计接待游客170万人次,实现景区门票、农家乐餐饮、特色小吃、农副产品销售等综合收入5000余万元,年平均积累村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花海经济”带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三是大力开发闲置利用型花海经济。以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为出发点,围绕休闲农牧业示范县、乡村旅游重点村、美丽乡村、森林乡村等创建工作,在路边、渠沿、广场、房前屋后等闲置区域大力开展绿化和花卉栽培,用适宜艳丽的花卉装扮村庄,吸引游客。通过环境卫生大整治、村庄靓化大行动,乐都区、互助县上榜“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省级休闲农牧业示范点48个、认定中国美丽休闲乡村9个,建设美丽城镇16个、高原美丽乡村710个,认定国家森林乡村39个。
 
二、积极作为,打造多重效应花海经济。花海经济是打通城乡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流动的重要媒介,海东通过大力发展花海经济,促进了城里人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将花海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路径认真研究,大力推动,努力使其变为“常年经济”,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助力。一是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在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色,优化分区布局,实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着力打造了互助油嘴湾田园综合体、乐都卯寨人文景区、民和古鄯七里寺花海景区、化隆扎巴本康沟生态景区等享誉省内外的休闲观光农业品牌。二是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多部门通力合作,出台了多个支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措施,有力促进了花海经济健康发展。三是政府引导,合作共赢。采取政府专项资金投入、项目资金整合、社会资金引入、村集体土地入股、村集体闲置资源盘活等多种方式共建共推,大力推行股份合作模式,建立和完善利益连接和分配机制,规范利益分配行为,发挥农户土地禀赋优势的“长”、避免资本禀赋弱势的“短”,帮助农民分享产业利润,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村集体参与的共赢之路。四是配套设施,融合发展。加大花海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为各景点全面配套了供水、排污管网,建设了4G网络基站,修建了环线公路和景点游客接待中心,开通了公交,有序引导景点发展餐饮、住宿、娱乐、销售等第三产业,打造形成赏花、住宿、购物、文化消费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做到有花可赏、有食可品、有物可购,充分激发花海经济上下游产业的连锁效应,尽力体现花海的变现价值,为乡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产业融合动力。
 
海东“花海经济”直接催生了“田园观光游”“观光采摘游”“民族民俗游”等多种乡村旅游形式,带动了1019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年接待游客3936.8万人次,营业收入3.35亿元,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数达21225人次,实现就业人数17732人,有力拉动了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但还存在没有长远规划,季节性强、赏花期短,配套设施缺乏和综合服务功能不足,运营模式落后等问题。
 
三、凝心聚力,持续引导花海经济健康发展
 
花海经济是一个潜力深厚的朝阳产业,下一步,海东市将把花海经济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旅游休闲、度假项目相结合。一是突出科学规划的引领作用。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加强顶层设计,确定花海经济的发展定位,正确引导,统一规划,使海东花海资源串点成线,形成整体优势,提高乡村观光农业的知名度。二是丰富花卉种植品种。花海存在着季节性强,持续时间短两个“软肋”,多数景点选用向日葵、波斯菊、牵牛花、郁金香等常规品种,主题模糊,缺乏特色,仅靠赏花很难盈利,要提高设计创意,深入挖掘各景区的文化内涵及主题特色,避免同质化,搭配种植不同种类的花卉,形成多彩花田景观,适当延长花期。同时依托花海资源发展餐饮、亲子、住宿及花卉产品的深加工品,打造产业品牌,从而提高花海经济效益。三是完善配套设施。以建设“花境”绿道为重点,依托当地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设置手工艺、民俗及农事体验活动,科学开发花卉特色旅游商品,深入挖掘农家美食、休闲垂钓、农事体验等休闲产品,完善旅游度假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选择合适的花卉品种和旅游项目组合,充分体现生态及文化特色,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补齐花海景区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进一步优化提升旅游专线,对建成运营的农家乐进行提档升级,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配套,大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合理规划建设生态停车场,完善旅游标识标牌,让游客对景点轻松“找得到”。要依托现有民居,改造提升居住环境,发展民宿产业,让游客安心“住下来”。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行垃圾清运“户收集、村运转、乡处理”的工作模式,加大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力度,形成各具风格、错落有致的景观点。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