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山水田园新海东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1-07-21 10:28
来源:海东日报
 
盛夏时节,行走在海东市乡村之间,如同在风景带中穿梭游赏。村庄环境整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正在河湟大地上徐徐展开。
 
呼吸新鲜空气,体验采摘乐趣,饱览田园风光,与绿水青山亲密接触,每到夏日的乡村旅游季节,海东已成为省内外各族群众的首选目的地。这看似自然和谐的画面背后是海东市委市政府多年精心策划、深耕细作的成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的重要的现代服务业来抓,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目前,已经初步打造了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黄河风情、田园风光为主的五大旅游品牌。尤其是开发利用农耕文化资源,顺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潮,乡村旅游异军突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醉美海东”金色名片在全国日益响亮。
 
环境整治 绿水青山“聚人气”
 
干净宽敞的道路,整洁的房屋,分类垃圾桶,车辆行人相互礼让,树木成荫……走进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卓扎滩村,呈现的是一幅文明美丽的景象。
 
沿着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进村,就能看见坐落在村东头的卓扎滩景区。景区内绿树环绕,小桥流水,溪水潺潺,游览步道、水上乐园、彩虹滑道、网红桥等游乐设施,吸引着全省各族群众前来“打卡”。
 
景区建设带动村庄旧貌换新颜,为了配合发展生态旅游业,卓扎滩村开始了一系列改变之举:铺设柏油路、植树绿化、整治卫生……
 
像卓扎滩一样“变身”的村镇在海东不止一处,过去脏乱的村庄变得整洁美观,道路变得干净平整,农业产业生机勃勃,村居环境宜人,乡风淳朴,乡村正逐步成为全市的“后花园”、市民的“菜篮子”、居民的“休闲地”。
 
近年来,海东市紧紧抓住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坚持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因地制宜,以“四清一改治十乱”为导向,突出“十个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样板—复制—推广”的整体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完成1371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构建高原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新体系,形成了两区四县35个建制镇的城镇化格局,全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让城乡处处都望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美丽乡愁。
 
目前,互助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投资项目县,平安区上榜全省唯一的全国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名单。
 
海东市在改善人居环境、美化乡村基础上,逐步在全市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的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体系,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推广使用天然气清洁能源,有效改善乡村基础条件,坚定不移围绕“建设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创新活力、城乡统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实现在兰西城市群中部崛起奠定坚实基础”的城市崛起战略目标,走“西宁海东一体、城乡一体、产城一体、港城一体”四个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全市乡镇随处可见产业融合、村美民富的新景象。
 
“醉”美乡村 奏响田园“交响曲”
 
美丽乡村是基础,美丽经济是核心。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
 
走进互助县麻吉村油嘴湾景区,穿梭于花卉观赏区、农事体验区、古窑洞文化体验区、乡村小吃广场,感受纯纯的乡愁与古韵共存的独特魅力,宛如来到世外桃源。“想不到海东除了有可口的农家饭菜,还保持着这么淳朴的乡风。”来自西宁的游客李先生愉快地说,油嘴湾让他感受到了小时候在农村时的气息,体验了一把“诗和远方”。
 
2016年,麻吉村创办了葱花香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及特色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通过村民自愿入股、土地租赁等方式加入到旅游产业打造中,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建设“油嘴湾花海农庄”项目,全面实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互助县全力打造的集花卉观赏、农事体验、文化体验、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接待点。目前,该景区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20万人次,实现景区门票、农家乐餐饮收入等综合收入近400余万元。
 
近几年,海东美丽田园、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农业+”多模式不断深化,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一个个有品味、有内涵、有乡愁的精致乡村竞相奏响绿色发展的交响曲,像乐都卯寨、互助卓扎滩、化隆本康沟等一批又一批集民俗文化、生态休闲、乡村体验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彰显特色,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就业,依靠景区门票、农家乐餐饮、特色小吃、农副产品销售等综合收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独特的自然风光、厚植的绿色底蕴,让海东成为令人向往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厚的文化积淀,成就了海东独有的风情;以弘扬河湟文化为主线,不断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全力推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更是让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创新活力、城乡统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东初具雏形。
 
文旅融合 乡村振兴有“底气”
 
入夏以来,“最美公路”扎碾公路又吸引了全国众多自驾游爱好者齐聚,沿途茂密的森林植被、岩溶、冰川、丹霞、流水等地貌成为旅游爱好者的天堂,绿水青山间接成为沿线群众的“金山银山”。
 
来自兰州的张先生一家人沿着扎碾公路前往中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互助县旅游,经过“织”在绿水青山间的巨大“中国结”和蜿蜒在元甫达坂上十二生肖盘时,他禁不住停下车拿出手机不停拍照,迫不及待要拍下这片美景。
 
海东自然人文资源富集,有孟达天池、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有柳湾彩陶、喇家遗址等人文历史景观,更有极具地域特色的青绣、青稞酒等产品,为持续发展绿色文旅产业提供了资源优势和发展空间。
 
新的时代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海东作为河湟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和承载区,主动担当作为,深入挖掘河湟文化时代价值,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提升重点景区的吸引力、影响力。互助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成功入选首批省级旅游示范区,海东智慧文旅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并试运营,全面实现“一部手机游海东”。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于去年“五一”试运营,瞿昙寺文化旅游景区已完成文物保护、环境整治、绿化项目等工程,河湟文化博物馆已完成主体工程,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项目(一期)全面运营,成为全省文旅深度融合、良性循环的优秀案例。目前,海东已梳理出“一圈三线”精品旅游线路。
 
“十三五”期间,海东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735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261亿元,文旅产业营业收入年均保持12%的增速。
 
如今,海东正在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依托浓郁的河湟文化底蕴和公铁航大交通枢纽于一身的独特优势,不断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高品质发展乡村旅游,紧盯环海东河湟民俗文化深度体验旅游圈,乡村生态线暨沿大通河旅游线、乡村人文线暨沿湟水河旅游线、沿黄旅游风情线等精品旅游线,不断完善景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功能服务,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力建设全省乃至青藏高原旅游接待门户和“大客厅”,打造“极地门户·青藏首站”旅游新形象。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