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沔阳花鼓戏(3)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1-07-16 15:52
徐家兴(湖北 武汉)

微信图片_20210716155441

《 汉 水 谣 》
沿着岁月沧桑,
你敲着鼓儿歌唱。
满是俚语乡音,
满是乡土芬芳。
曾是十年九水的地方,
如今河流如玉带,
到处是鸟语花香。
踏着汉水谣的韵律,
歌唱我们可爱的家乡。

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部分,它是湖北、湖南、安徽、广东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和扬花柳等剧种的统称。

微信图片_20210716155450

汉水之南稻菽娇,
綠水如带渔舟摇。
把酒临风听涛声,
九重春色醉仙桃。
插秧割谷农事忙,
打硪号子响云霄。
采莲船、三棒鼓,
此起彼伏莲花闹。
民歌小曲哼起來,
边说边唱声声高。
鸡鸣牛哞人欢笑。
湖北沔阳花鼓戏,
旧时俗称花鼓子。
嘉庆年间花鼓起,
吸收楚汉演成戏。

微信图片_20210716155455

《沔阳州志》曾记载:
雍正二年发大水,
百姓穿街流浪苦,
沿门乞生唱花鼓。
乾隆年间成雏形,
道光成为新剧种。
唱腔源于民歌音,
声音高亢又质朴。
民国时期自流状,
建国归宗花鼓戏。
凡音之起由心生,
人心之动见于形。
贴近生活乡土情,
乡音乡调唱乡音。
多姿多彩花儿红,
不拘一格求创新。
主动明快语幽默,
形象生动人逼真。
唱腔唱调话语亲,
鼓板锣钹响应声。
村头柳林灯火明,
锣鼓声声催人急。
男女老少匆匆至,
今夜乡村唱大戏。
咿呀喂,哟喂哟!
一声引得众声和。
旧曲新潮连台戏,
“冬去春来”“刘胡兰”。
连演三天有名角,
喜庆丰收农家乐。
优秀剧目《十三款》,
湖北制成电视片,
央视节目播全国。

微信图片_20210716155501


《十三款》的故事:
清.同治年春,湖北沔阳州柳家垸有一位秀才,名叫柳丙元。一天柳家垸的农民柳国银等人到仙桃镇去卖劈柴,仙桃镇的钱庄老板朱志五、徐同太用私自制作的纸币付柴款,柳国银等人拒收这种钱,反被挨了一顿打,很感屈辱,回村后将此事告诉了柳丙元。柳秀才爱打抱不平,对仙桃镇的钱庄老板朱志五勾结沔阳州罗登银和州衙师爷王庄生伪造私钱,沆瀣一气,欺国误民的行为早就看在眼里,怒在心头。听了柳国银等人的诉说,更觉义愤填膺,叫柳国银等人如此如此。

次日,柳国银等拿上一面铜锣,到仙桃镇一面鸣锣,一面喊街,揭露朱志五伪造私钱的罪行。这一行动,激起了一些也曾遭此害的群众的愤怒,一气之下砸了朱志五的线庄招牌。朱志五勾结师爷王庄生买通坐监的盗匪,诬陷柳丙元与匪同伙,坐地分脏。沔阳州官不分青红皂白,革∵去了柳丙元的秀才功名。

柳丙元遭此诬陷,忍无可忍,根据平时所知情况,又去民问明察暗访,在查证的基础上,据事据理,写下了控告沔阳州官和师爷等人罪行,伪造私钱、私分赈粮、强占民女、草菅人命等十三条,这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十三款》(款即条的意思。)

那时侯民告官是比较难的,柳秀才将州街的上述罪状向总督诉讼就更难。他们打听到湖北制台李文章的官船出巡要路经仙桃,柳秀才得知后,即与堂弟乘坐一条小船,准备在襄河拦船喊冤,谁知官船不停仙桃,顺水而下,行速甚快,小船一时难以追上,一直追到分水咀,才追上官船,将小船贴在官船旁,纵身跳上官船,便跪在船头大喊寃枉!船上的中军官一手接状,一手要进词费。柳秀才无钱,被中军官一脚踢进小船,柳秀寸急中生智,一任小船上将状纸用绸缎包好,揣入怀中,一面高喊冤枉,一面命堂弟佯呼救命,当听到官船上喝令“赶快救人”时,秀才纵身跳入河里,船上水手将柳秀才及时打捞上来。柳秀才虽浑身湿透,冻得发愣,但头脑清醒,当他发现李制台坐在自已的对面,便倒身下拜,连喊冤枉,李制台见此情景,当即受状,回衙后升堂,但却是一起民告官的状纸,顿时勃然大怒地说:百姓告官如逆子告父,但诉讼陈词不得有半点误差,责令将柳丙元仰卧在铡刀口里,柳再一句一句的陈词,若口诉与书面有半点不符之处,便是刁民,立即铡首。

柳秀才在此生死关头,毫无惧色,他口诉状词,据情据理,一板一眼,字字不差终于将此状告准。结果李制台根据诉状中的十三款,将罗登银革除州官职务,削职为民;王师爷被判死刑;其他被告也依法追究,柳丙元的秀才功名也得以恢复。于是这个为民代言的“十三款”的故事,在川、天、沔一带相传。解放前,《十三款》以口头文学、韵文唱本的形式在沔阳民间流传。1957年《十三款》剧本定稿后公演,大受群众欢迎。演出场次达三百多场;外县有些剧团还把《十三款》改名为 《沔阳恨》演出;1980年《十三款》被湖北10I视台制电视片,并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转播。

微信图片_20210716155506

 

打赏